李华生

更新时间:2023-09-26 12:41

李华生,重庆丰都人,生于1912年10月,曾用名李逸祥、李必根、何参等。1927年加入共青团,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党团宣传工作。抗战爆发后,在北方积极参与抗日游击工作。

人物生平

李华生,丰都县人,1913年10月30日生。

1924年入县立小学校读书,1927年入涪陵省立第四中学攻读,加入共青团。

重庆三·三一惨案后,去上海找中共组织。1929年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

1930年2月7日,在纪念二·七罢工七周年时被捕,判刑两个月后出狱,仍从事工人运动。

1932年秋,调任团中央刊物一《中国青年》主编,年底,上海党团组织遭破坏,1933年初与许宝铎一起重建团中央。

1932年1月,日军占锦州,1933年1月陷山海关,5月12日,包围北平天津,1933年3月26日,蒋介石、汪精卫决定全力剿共,5月31日派黄郛与日军冈村签订“塘沾协定”。

1933年7月,上海团中央派李华生以巡视员身份去北方配合总司令冯玉祥、吉鸿昌(警备司令)在张家口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开展抗日运动,并寻找党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的下落。

在日军不断进攻的紧急形势下,1935年任直南(邢台、邯郸一带)特委书记的李华生领导农民组织游击战争,时有七百多人的游击总队,1936年1月按中共八一宣言要求,将游击总队改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

直南游击总队失败,华生于1936年春回天津,任天津市委书记。时值党中央派刘少奇来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鉴于李华生的住地和行动被敌人发现。刘少奇决定将李华生调去陕北。到陕北后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建立陕甘省委后又调华生任省委宣传部长,后又在中央党校任党委书记。

1939年春,华生任中央组织部考察团团长,与社会部考察团团长许建国、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团长方强等领导的联合考察团,到八路军抗日前线考察。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考察后,于1942年春返回延安,在中央党务研究室及中央办公厅电讯科工作。

1942年春起,李华生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地方干部科干部、中央办公厅党务研究室研究员、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电讯科科长。整风学习后,李华生到习仲勋任书记的绥德地委做宣传部长兼行署文教委员会主任,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生产大运动、防范日伪进攻、克服国民党封锁困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华生于1946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中共松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东北局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1月起,李华生先后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市计委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李华生受到迫害。

1973年,李华生恢复工作后,先后任河北省工办副主任、省经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李华生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0年6月起,李华生任天津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0年7月,李华生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88岁。

革命烽火

1932年1月,日军占锦州,1933年1月陷山海关,5月12日,包围北平天津,1933年3月26日,蒋介石、汪精卫决定全力剿共,5月31日派黄郛与日军冈村签订“塘沽协定”。

在此民族存亡关头,1933年7月,上海团中央派李华生以巡视员身份去北方配合总司令冯玉祥、吉鸿昌(警备司令)在张家口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开展抗日运动,并寻找党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的下落。华生在天津找到孔原,被派驻北京作孔原的代表。组建北平党团市委。当找到抗日同盟军前委书记柯庆施,了解到抗日同盟军由五千人发展到十万人。1933年6月20日,分兵三路进击日伪军,至7月12日收复张北、康保、宝昌、沾源、商都、多伦等县。而蒋介石于1933年夏召开中央政府政务会斥责张家口抗日同盟军“妨害中央统一政令,破坏国策”。由何应钦在北平部署。于7月20日以十二万军队进攻张家口,月底增加部队并配装甲车进攻。同盟军失败。同盟军中的中共党员干部,经华生输送到全国的三十多人。同盟军中的党员干部刘仁来北平,华生按北方代表意见安排到绥远作特委书记。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发表申明,公开否认中国的自主权,向国际社会声明,中国应由日本独占,欧美势力应被排除于东亚大陆之外。国民党政府不敢抗议,发表一个充满外交辞令的声明。有鉴于此。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朱理治、罗根作组织部长,华生任宣传部长)决定办《实话报》,由陈尚友(陈伯达)作总编,赵仲篪为编写员、刻蜡纸,李超源作发行。油印报揭露日本罪行,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由于蒋介石击溃冯玉祥,吉鸿昌的抗日同盟军,日本更加放肆的攻占中国领土。1935年5月29日,日本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日本使馆武官高桥借口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冀东“非武装区”,说是中国破坏“塘沽协定”,提出“严重抗议”,声称日方将采取“自由行动”。1935年6月9日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梅津关治郎与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软订立“何梅协定”。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保定。日军得以顺利进入冀东。

在日军不断进攻的紧急形势下,1935年任直南(邢台、邯郸一带)特委书记的李华生领导农民组织游击战争,时有七百多人的游击总队,1936年1月按中共八一宣言要求,将游击总队改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引起国民党守军宋哲元的震惊,组织围剿,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失败了。直南游击总队失败,华生于1936年春回天津,任天津市委书记。时值党中央派刘少奇来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鉴于李华生的住地和行动被敌人发现。刘少奇决定将李华生调去陕北。到陕北后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建立陕甘省委后又调华生任省委宣传部长,后又在中央党校任党委书记。

1939年春,华生任中央组织部考察团团长,与社会部考察团团长许建国、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团长方强等领导的联合考察团,到八路军抗日前线考察。首先到晋西北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一二C师驻地。这里工作开展得很好,并同挺进大青山的李井泉支队联合起来打击日寇,很有成效。(后来1940年春夏秋,日寇以数万兵力“扫荡”,均被粉碎)。在晋西北考察后去五台山晋察冀边区“分区八路军一一五师考察。1937年10月聂荣臻率一-·五师二千多人到五台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形势很好。考察团到晋察冀分局驻地河北省阜平县,见到分局书记彭真,军区司令员兼分局副书记的聂荣臻,政治主任舒同。军民关系亲密,常率队袭击敌寇。特别是独立师杨成武在涞源、易县一带防守,常袭敌于不备,敌人胆寒。最后在冀中平原考察,区党委书记黄敬,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程子华。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活虽异常艰苦,但斗争意志顽强。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考察后,于1942年春返回延安,在中央党务研究室及中央办公厅电讯科工作。

主要作品

[1] 李华生著《民主革命亲历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北京,ISBN 7-80023-054-6/K-104.

[2] 李华生著《回忆三十年代的战斗生活》,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