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

更新时间:2024-09-26 20:46

李发(1913年10月—1957年3月25日),安徽六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兼政委、团长兼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副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人物生平

李发历任红四方面军排长、红25军连长、225团营长、红30军246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劳山战役;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胶东军区参谋长、胶东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参加济南战役;建国后任渤海军区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11月,李发参加六(安)霍(山)农民起义。

1931年4月,李发任10师28团9连班长,不久调任11师32团机枪连排长,被选为连党支部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一系列战斗和红4军南下作战。

1932年,李发参加六安独山战斗、苏家埠战役,因战斗负伤留在皖西养伤,伤愈后编入重新组建的红25军,坚持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3年5月,李发任红25军特务营4连连长兼党支部委员,先后参加七里坪战役、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等战斗。

1934年3月,李发任红25军75师224团重机枪连连长兼党支部委员,艰苦转战于大别山区;同年11月,参加红25军的长征,西越平汉线,北穿桐柏山,血战独树镇,恶斗三要司,拼夺庾家河。年底,到达陕南,投入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春,李发任75师225团3营营长,不久兼任营政委和营总支书记,参加鄂豫陕边区第一、二次反“围剿”的一系列战斗。9月上旬,李发率3营担任全军后卫,在陇东镇原、庆阳、合水等地与国民党军激战,多次打退国军步、骑兵的尾追,掩护全军进入陕甘边,与陕北红军会师。10月,率部先后参加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挫败南线国军的战役进攻。11月,在直罗镇战役中,先是攻歼南山之国军109师627团,继则追歼国军援军106师617团,而后围歼109师残部,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定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6年2月,李发率部参加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3月上旬,任红一方面军30军264团团长兼政委,率部继续包围石楼,控制黄河渡口,维护后方交通运输,并开展地方工作,扩大部队,支援左右两路军在南北两线的进攻行动。5月上旬,又率部参加西征战役,扩大了陕甘宁边区。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内战停止后,李发进入红军大学学习,2个月后任75师224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1月,李发插班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3期学习。

1938年4月,李发任延安抗大第4期5大队3中队队长兼教员,一边学习政治军事文化,一边参与教学和管理,同时开展生产劳动。8月,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副总队长,在丰县、沛县、砀山、单县、金乡、鱼台一带创建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2月,先后任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0年9月,李发任山东纵队特务第1团团长,负责保卫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的安全,并参加沂蒙山地区的反“扫荡”、反伪化、反摩擦斗争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941年4月,李发任独立支队第1团团长。6月,任山东纵队第5支队参谋长,在胶东地区指挥部队开展反“蚕食”“清剿”、反封锁斗争;10月至12月间,配合兄弟部队粉碎日军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保卫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1942年3月25日至4月15日,李发指挥部队和地方武装按照“分区坚持,互相配合”的原则,粉碎了日军2个混成旅团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春季大“扫荡”。7月,任胶东军区第1(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东海独立团团长。11月至12月底,指挥分区军民粉碎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指挥的日军1.5万人、伪军5000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拉网合围”大“扫荡”。

1944年4月,李发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第10支部担任党小组长。

1945年3月,李发转到党校第1部(均为党的七大代表)山东支部,学习马列理论和党的六大文件。4至6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从中央党校结业。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2月,李发先后担任渤海军区第1、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委常委,在沧南、泺北一带进行自卫反击作战,阻止国民党军北犯,同时带领部队以减租减息和生产练兵为中心,加强解放区建设,发动群众反奸、诉苦、算账,救济基本群众,检举汉奸特务,摧毁旧政权,建立民主政权。10月,率部先后参加胶济路中段战役、西段战役和潍县战役等战役战斗,并掩护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等首脑机关由临沂转移到渤海地区。

1948年8月,李发任渤海军区参谋长,参加济南战役。

1949年3月,李发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渤海区党委常委,指挥部队开展剿灭匪特战斗,维护地方治安,加强政权建设,保证各级党组织的公开活动;恢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组织大批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建国之后

1950年11月,李发任渤海军区司令员。

1951年9月,李发到华东军区高级干部训练班学习。

1952年,李发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954年,李发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副军长。

1957年3月25日,李发在基层检查军政训练工作和军事设施时,不幸被暗杀,年仅44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所获荣誉

1955年9月,李发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评价

李发不仅是中国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搞特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劳动人民的本色。

战争年代,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先后9次负伤,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但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依然兢兢业业,忘我工作。

他在福建前线,带领部队狠抓军政训练,加强边防建设,不断打击来犯的美蒋海空军,以炮战威慑沿海敌占岛屿,并逐次攻占沿海敌占岛屿,以战备姿态加紧部队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训练和建设,为争取早日解放台湾做好准备;同时,他带领指战员大力支持地方工作,修筑厦门集美至高崎海堤并铺筑公路,经常参加生产劳动。

李发毕生为人民解放事业竭尽忠诚。1929年到1936年随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各地,1936年在任红30军246团团长兼政委时,由于战斗成绩优异,受到军团表彰和奖励;1940年以后,率领部队在山东地区痛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以来,长期坚持渤海地区的对国民党斗争;在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建设中国人民军队的现代化事业中,又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儿女。

后世纪念

纪念碑

195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全体官兵在厦门东南山坡上为李发树立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