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5 23:03
1977年进上海市普陀区业余体校排球班;
1979年进上海市青少年体校;
1982年入选上海市队;
1983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1986年入选国家队;
1989年后开始担任国家队的主攻手,在四号位的强攻变化多端,力量很大。
1984年在亚洲青年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亚军;
1985年获世界青年女子排球赛第三名;
1986年在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获亚军,获最佳扣球手称号,是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7年在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冠军;
1988年参加汉城奥运会获铜牌,同年在香港的超霸杯女子排球赛中被选为明星队员;
1989年在第五届世界杯排球赛中获铜牌,并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1990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获冠军,同年在第十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亚军;
1991年在第六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亚军,并被国际排联评为最佳运动员;
1992年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获第七名,同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九十年代中期因伤退出赛场,在沪创建国君—银泰排球俱乐部,培养青少年排球运动员。
1997年,前女排国手李国君带着自己的排球俱乐部,落户浦东进才中学办“李国君排球学校”,这一干,就是15年。从当年只有女队到男女排携手,从只有高中队到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李国君辛勤耕耘,扎根中学,走出了一条培养排球人才之路。
爱听同学称“李老师”
走在校园里,李国君喜欢学生们称她为“李老师”,“当老师是我童年时的梦想,结果过了这么多年,终于圆了这个梦。”她说。
李国君坦言,“当年进少体校,就算想读书、读书再好,为了打球都得放弃。孩子不能再走这条路,不光要打排球,更要孩子接受教育。”所以选进才,看中的不仅是学校名气,更是学校的氛围,尤其是给排球学生插到普通班的“特殊待遇”。平日里一起学习,享受一样的待遇。
带这些孩子们,“我将他们个个看作自己孩子一样。”大多数孩子都寄宿,集中起来管理,上百个学生名字全都叫得出来。李国君说,最让家长信服的,就是对教育从不放松,“每周五离校回家前,都督促他们把语文、英语要背的课文背出来再走。每个学期设立奖学金,不管是训练还是读书,只要有进步一律都有奖励。”李国君有严格的“三好”原则:“首先是做好人,然后是读好书,最后才是打好球。”
当“伯乐”乐在其中
在上海体院念完训练管理专业硕士后,李国君说最感兴趣的学科还是教育心理学。天天走上训练场,和小队员们打交道,她视作挑战,更是乐趣。“要培养一两个超过我水平的孩子,这是我最最基本的目标。”
十多年来,李国君和她的孩子们收获了许多荣誉,代表上海拿了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全国少年排球赛、全国青年排球赛和亚洲少年排球赛等冠军。为上海、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男女排、沙滩排球、上海队、八一队、广东队等,都输送过专业人才。共输送了20多名队员。上海男排主力戴卿尧、八一队二传吴逸闻都出自李国君门下。”
作为竞技运动金字塔基座的更多孩子们,还有教育成才道路可走。复旦、上大、交大医学院等高校,每年都来招李国君排球学校的毕业生,升学率达到了100%。
可喜的是,李国君排球学校有三个基地,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进才实验学校、进才中学,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体化”。骄人的成绩赢得了自信,也赢得了声誉。她的教练团队一半是教练编制,一半为教师编制,“环境造就人。既然是‘体教结合’,就要真正地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去。”
“从中国女排退下来后,我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排球事业作贡献。”李国君最希望的,是能有更多的高校向体育特长生敞开大门。“只有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体教结合这条路才会越走越宽。”李国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