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09:05
李士厚(1909—1985):回族,鲁甸县原桃源人,今鲁甸县文屏镇人。毕业于东陆大学,曾执教省立第一中学、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昆华工校、公立回族民德中学,参与创办私立护国中学。历任云南通志馆助理编辑、《云南日报》编辑、省政府秘书、省回族救军协会常务理事。1942至1949年,先后任姚安、安宁、曲靖、宣威等县县长。1950年后,任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府参事。晚年主要从事郑和生平、家世、事迹的考证研究,著述颇丰,成就斐然。主要著作有《原本郑和家谱校注》、《郑和家谱首序》、《赛典赤家谱新证》、《郑和的伟大贡献及其家世渊源和后嗣近况》、《郑和新传》等十数种。1985年3月病逝,学界哀挽:“士为郑和死,厚缘文章生。”
1942年至1948年先后任姚安、安宁、曲靖、宣威等县县长。李士厚任姚安县长期间,前任县长段某因种鸦片,押解省城昆明治罪,被判处死刑。秘书刘某、团防大队长陈某、县参议长黄某一伙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他们放种大烟,被李士厚缉拿归案后判处徒刑,终于刹住种烟之风。姚安县农村储粮备荒,普遍实行积谷制,但乡上积谷多为乡镇长和土豪劣绅把持鲸吞,农民得不到实惠。李士厚派出督导员明查暗访,将前场乡卢某、金某鲸吞积谷查清,撤换其职务,追回被吞积谷。其他乡镇得知消息后,纷纷退还积谷。在姚安期间,李士厚将积谷收入提成部分和种烟罚款用来建盖房屋,修大石棚石堤,疏浚河道,改建南城门桥和小南门桥。同时又办学校、医院,成立县银行,创办姚安石印简报。离任时,老百姓难舍难分,特意赠给这位好父母官“革故鼎新”匾额一面。
李士厚为官清廉,颇有政声。公余之暇,潜心史学,雅好诗词。民国时期,李是昭通地区诗歌创作上较为出名者,曾任金碧诗社名誉社长,著有《李载庵诗选》、《江南游草》等,并在考释、文字及其它文学领域有成就。史学研究方面,特别是在郑和的研究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2年后,为编写《郑和新传》,年逾古稀的李老先生不顾年迈体衰,数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寻访郑和后裔,考察郑和遗迹。经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南京《郑氏家谱首序》《马氏家乘》《赛氏总族牒》《赛典赤家谱》等珍贵史料。大胆作出郑和是元代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六世孙,而赛典赤又是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三十一世孙的结论。根据自己掌握的丰富资料,先后写成《原本郑和家谱校注》《郑和的家世宗教信仰及赐姓》《郑和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郑和的伟大贡献及其家世渊源和后嗣近况》等论著。由于勤奋著述,终于在有生之年完成了20余万字的《郑和新传》。因其操劳过度,就在该作搁笔之日,溘然长逝。
1985年7月,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在南京召开,与会者均期盼李仕厚到会宣读论著,但他已病魔缠身,不能到会,众表遗憾。由于载庵先生学术业绩已为举世公认,大会决定将他所收集的资料及诸多著述编辑出版。为研究郑和,李老先生耗尽毕生精力。在哀悼他的挽联中,有一幅是“土为郑和死,厚缘文章生”,对其一生作了高度赞扬。
除郑和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外,李士厚先生的其他著作还有《中国文学概况》《中国文学概论》《说文部首浅释》《云南省通志族姓考》《滇考》《庄谲开滇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