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声英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0

李声英(1917年-2018年12月31日),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李书城的四女儿,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烈士的侄女,湖北潜江人。

人物生平

李声英老人是辛亥首义、开国元勋李书城的四女儿。1917年,出生于湖北潜江。李声英是李书城的继配甘世瑜所生。出生不到20天,她的母亲甘世瑜就去世了,她从小由祖母和姑母带大,后来才离开老家潜江。

小学毕业后,她独自在北师大附中完成6年学业,继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燕京大学。但因为交不上学费,她不得不放弃燕京大学学籍,投考学费较低的北师大,先是学英语,后来转学音乐,毕业后在师大附小任教。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声英从北京随父亲李书城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附小当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李书城赴京就职,李声英和丈夫留在武汉,6次辗转彭刘杨路、汉正街等地租房居住。李声英有5个儿女,为了更好照顾家庭,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全家7口人生活全靠丈夫的微薄工资。1973年,丈夫去世,全家生活十分困难。

生活艰苦的李声英一家辗转多地居住。1979年,李声英一家住进仅32平方米的小房,一住就是近三十年。李声英的孙子陈龙还记得,房子太小只能安下两张床,二十多岁时,他还和奶奶挤一张床。

有知情人劝李声英说,你们家里贡献这么大,向国家要一套房子,要一份工作也是应该的。但李声英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即使生活再困难也不向政府伸手。

李声英常常告诫孩子们,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有再大的困难,也绝不能找关系、找熟人、找政府,不能给祖上抹黑。上一辈的事情是他们的贡献,我们还没有贡献,我们的贡献要我们自己做。2008年,趁着自己90岁生日一大家子25口人都聚齐,李声英立下家规: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

2018年12月,李声英老人在武汉去世,享年101岁。弥留之际,老人再三叮嘱要节俭办后事,但众多干部群众还是自发前来送行。

家庭生活

功臣之女

李声英的父亲李书城是湖北潜江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李书城协助黄兴制定作战计划,迎战清军。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和胞弟李汉俊的家中召开的。1949年5月,武汉解放,李书城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军管会高级参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了第一任农业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等职务。

1965年8月26日,李书城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对身边的子女们说:“我一生清贫,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他最后的遗言是:“希望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要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这就是一个从辛亥革命走来,经历过无数历史风云的老人留下的最后的心声。

2009年,李书城荣获湖北省“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湖北100人”称号。

清廉治家

李声英的子孙们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战线的各个岗位,每当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时,她总不忘教育子孙,要恪守家训,勤俭持家,再困难也不向国家伸手。

1979年,李声英一家住进仅32平方米的小房,虽然生活清贫,但她低调生活,勤俭节约,克服种种困难,教育子女自力更生。一次偶然机会,李声英身份被外界知道,面对组织多次提出要给予帮助,她都谨守家训,婉言谢绝。李声英教导五个子女牢记家训,自立自强,不向国家伸手,再困难也不沾祖辈的光。

丈夫去世后,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生活特别困难。大女儿下放到松滋;二儿子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北最偏远的山区利川县;两个小女儿因为父亲逝世、母亲没有工作,早早就进入工厂上班;与李声英居住的三儿子身体不好,眼睛高度近视,下放到襄阳农村多年才返城,工资微薄,十年前三儿媳下岗。尽管这样,他们依然践行家训,不向国家提要求,李声英孙子大学毕业后,自谋工作。

后来,有关部门在了解到老人的生活情况后,按照政策,帮助李声英老人一家申请到百步亭悦秀苑一套37平方米廉租房。2010年,老人一家搬进这里。人搬进了新屋,但勤俭持家的传统没丢。客厅里,有一把油漆早已斑驳的小巧木靠椅,椅子腿还套着旧网球。她的儿子陈文森说,这把椅子还是大哥上山到湖北利川时带回来的,母亲特别喜欢坐在这把椅子上看报。算起来,这把椅子有将近50年历史了。

陈龙说,奶奶总讲“知足常乐,感恩社会”,在百步亭生活的日子是她最舒畅的时候。

社区美誉

“李奶奶经常到社区来参加活动,也会给我们年轻一辈讲党课、讲红色故事。”悦秀苑社区工作者曾嫦林说,每次见到李奶奶的儿子陈文森、儿媳王春莲,他们总是笑脸相迎,永远都是乐呵呵的,也总是感恩地说谢谢党和政府,让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悦秀苑居民郭娇荣说:“李声英老人面容慈祥,言语不多,有时候看到楼道的零星垃圾,会自己拿扫帚打扫干净。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她的显赫家世,了解到他们家还和中共一大有着很大的渊源。我们都要向李声英家庭学习,教育子女向上向善向美向好。”

获得荣誉

2016年,李声英家庭荣获全国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人物评价

李声英家庭生活经济条件有限,但后辈孝顺,家庭和睦,邻里交口称赞。李声英给社区居民讲家风故事,传播家训,用向上向善、自力更生的淳朴家风在社区居民中传递正能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