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海

更新时间:2023-07-12 23:59

李如海(1917-1999),山东高唐人,1938年参加山东第六专区政训处政治干部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筑先纵队连指导员、冀南军区营教导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团政委、中原野战军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出击陇海路和定陶、淮海、渡江等战役。1999年在北京病逝。

生平经历

李如海同志于1917年3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期收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追求进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他毅然投身革命队伍,参加山东第六专区政训处政治干部学校,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山东第六专区抗日二纵队政治干事、冀鲁豫边区三纵队司令部骑兵连指导员、冀南第三军分区新八旅二十二团连长、营教导员、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三十一团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广平、肥乡、南和、馆陶诸县战斗、百团大战和冀南三分区反对日寇一万七千人“铁臂合围”等反扫荡斗争。1940年他所在的连队被评为模范连,他被评为“模范党员”和“模范干部”。在开辟和坚持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不畏艰险,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第二野战军六纵十七旅五十团团长、四十九团政治委员、十七旅政治部副主任、六纵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十二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陆军十二军三十五师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平汉、陇海、大杨湖、滑县、汤阴、突破黄河羊山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和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1946年在冀鲁豫汉县战役中,因作战勇敢,指挥沉着,收到旅和纵队党委的嘉奖;在滑县战役奔袭上官村攻坚战中,他身先士卒,指挥果断,巩固扩大了突破口,为全歼守敌奠定了基础;在跃进大别山的战斗中,他身上十八处负伤,仍坚持在担架上指挥部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于1950年7月调空军工作。1950年9月入第二航空学校师干班学习9个月。1951年8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参谋长,参加组织了志愿军空军的作战行动。之后,进军事学院空军系学习,毕业后任军事学院空军系教授会主任、空军系副主任。1958年组建空军学院,他先后任空军学院基本系、指挥系主任;后任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空军学院副政治委员等职。李如海同志在空军院校工作二十多年,为空军院校建设、培养空军干部,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十年动乱中,李如海同志遭到林彪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和逼供刑讯,被打成“反党分子”、“走资派”。在受到了诬陷和迫害的逆境中,他坚信党和人民,与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重新工作后,他坚决执行邓小平关于“军队要整顿”的指示,坚持拨乱反正,认真甄别平反,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他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所获荣誉

李如海同志1955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李如海同志参加革命六十多年来,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顾大局,识大体,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言行一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敢于坚持真理,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都经受住了考验。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与党同心同德,保持一致;他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军事、政治及院校教育经验;他工作一贯积极,兢兢业业,认真负资,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宽于待人;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对亲属和子女要求严格。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支持军队和学院建设。他十分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进步,出资捐助的十名贫困失学儿童,有的现在已经上了中专,充分反映了一名老同志高尚的情操。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在病重期间仍然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终因医治无效,于1999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李如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给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