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光故居

更新时间:2024-07-30 00:35

李威光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下四角楼,五华八景之一,是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的故居。李威光故居由李威光祖父李绍纪等建于清代,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

历史沿革

清代,李威光祖父李绍纪等始建李威光故居。

2019年夏,五华县在李威光故居布展,宣传李威光少小立志、文载五斗、武冠华夏、精忠报国的一生。在李威光故居室内开展陈列展示与活化利用,展示李威光生平事迹,发挥其爱国忧民精神之教育作用,激发后人发奋读书、热爱祖国。

建筑格局

李威光故居是一座三堂四横一围龙的传统客家民居围龙屋,坐南朝北,屋门前有禾坪、照墙、转斗门和半月形池塘,面宽60米,进深43米,占地面积约4140平方米。李威光故居门坪左侧有一个斗门,全屋仅此可供进出。斗门正上方为乾隆皇帝钦点武状元时御赐的匾额,四个金色大字“状元及第”镌刻在匾额上。过斗门,至门坪,可进大门。李威光故居为泥砖结构,灰沙夯筑墙体,采用架梁式与穿斗式、木桁桷悬山顶等建筑结构及灰瓦面、灰砂夯筑墙体建造。讲究中轴布局,正面设大门,大门两边对称厢房。李威光故居下堂、中堂是圆石柱木屏风(已毁),上堂是圆木柱镶嵌木屏风。

文物遗存

李威光故居屋内悬挂着御赐或名家馈赠的“状元及第”“御前侍卫”“会元”“进士”“世受恩伦“世爱国恩”等金木雕匾额。《五华县志(1991)》第529页文物胜迹有载:“‘状元及第’匾:为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皇帝御赐李威光之匾,木质,长方形,长72厘米,宽37.4厘米、厚4.5厘米、边刻花瓣形花边、珠红底、面竖排浮刻楷书‘状示及第’。镀金,字大16x24厘米”。

李威光故居还保留有李状元习武时曾用过的铁关刀和武石,其中,铁关刀长2.5米、重64斤。据传是李威光的铁柄关刀,当年专门用来练武,一直保存至今。《五华县志(1991)》第529页文物胜迹有载,曰:“关刀:铁制,全长250厘米,重64公斤。刀部长67厘米、宽14厘米,刀钝,背厚1.6厘米。此刀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武状元李威光练武用器材”。

除了铁柄关刀,李威光当年自制的练武石也在故居内陈列。练武石重三四百斤,李威光朝夕抱举,以练臂力。他还自制石屐,形似木屐,用麻绳作屐带,重达四五十斤,常脚穿石屐行走,以练腿力。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李威光(1735~1795),字作楫,号韬序,生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15岁入武生,25岁中武举,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高中武状元,时年37岁。李威光是广东历史上五名武状元之一,也是梅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亦是广东客家地区唯一状元。李威光历任御前侍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压镇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闽安协副将、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战功显赫诰封“四世武功将军”。

文物保护

1994年9月,李威光故居被五华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五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通过省验收,李威光故居等被批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分配方案中,李威光故居修缮工程获得250万元的款项扶持。经修缮一新的李威光故居里面展陈有古代科举文化和李威光使用过的关刀、练武石以及各式冷兵器材。

2019年,五华县在李威光故居布展,宣传李威光少小立志、文载五斗、武冠华夏、精忠报国的一生。在李威光故居室内开展陈列展示与活化利用,展示李威光生平事迹,发挥其爱国忧民精神之教育作用,激发后人发奋读书、热爱祖国。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李威光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下四角楼。

交通

从五华县人民政府出发,经华兴北路、G238可至李威光故居,约29千米,约需用时50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