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4 19:29
李寿康,女,河北省深县人,1943年出生,大学专科,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李寿康从教35年,当了35年班主任,她送走了1300多名高中毕业生,900多名考上了大学。
从1996年起,李寿康连续6年任高三教师,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学生年年占60%以上,本科率年年达88%以上。从1999年起,她教的数学成绩高考平均分年年达102分以上,一次上线率年年达100%,年年列全区第一。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寿康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普教系统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事业重于家庭
李寿康开始从教是在新疆的天山牧场,她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为座右铭,并为自己定下了一条行动准则:“要当个好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要教好学生,就要把爱注入到学生的心灵里”。在新疆,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李寿康不怕艰苦,但大女儿得了一种慢性病却让李寿康很痛苦,这病很不好治,病重时身边不能离开人。有一年她教毕业班,正赶上女儿犯病,又没人给带课,这让她犯难了。见女儿稍有好转,她就忍痛来到课堂。那年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但她却从此失去了心爱的女儿。
1992年李寿康调到天津工作,可她爱人仍在新疆。这年她爱人病重住院,因教学离不开,李寿康就只好托在新疆的学生来照料,直到暑假才去照看。李寿康80多岁的母亲因患病血栓住院,她没耽误一节课。公休日、节假日都成了“家访日”。学生有进步,她去家访,给家长送去喜讯;学生思想有情绪,她去家访,耐心劝解;学生生病了,她带上营养品去探望;学生家里有困难,她从并不宽裕的工资中分出一份送去。她舍得奉献,只要是为学生,她都乐意做。
1997届面临高考时,有位女同学因父母闹离婚跑到李寿康面前哭诉,李寿康感到此事不管会影响这孩子考大学,而这时又正是自己小女儿即将分娩,她也顾不上了,就先到这个女同学家里做工作,后又跑法院。开始法官嫌李寿康多管闲事不接待她,后来,当法官知道面前瘦弱的女同志是女孩的班主任老师时,被感动了,破例答应缓办。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李寿康十分注重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使他们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她针对当代高中生中存在的问题动了很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她查找资料,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她下工夫研究学生的心理,努力探索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她在学生中搞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研讨;她坚持在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和党的知识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青年业余党校的学习;她还带学生到农村参加劳动,到社会搞实践活动。据中国职业道德网站资料,她培养了4名在校生入了党,还把不少入党积极分子的材料寄到大学里,使不少学生很快入了党,成了大学里的骨干。
李寿康帮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特别注意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爱”中感受“严”,在“严”中体味到“爱”。李寿康对那些混身是毛病的学生,李寿康也不嫌弃他们。
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李寿康作为数学教师,抓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课堂上李寿康常用典型实用的例题,引导学生探寻多种解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在李寿康启发下,思路一步步延伸,当知识点都找到之后,李寿康再引导学生通过收敛思维,归纳出最基本的或是最简便的方法或步骤。经过“一散一收”,李寿康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有效的开发,这样的课学生特别爱学。李寿康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维,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改中,李寿康摸索出一套 “创建数学模式、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她引导学生自己“建模”,归纳梳理。学生不但学会了解题方法,更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力量。
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后进生学数学的最大难点,对后进生李寿康总是给他们多吃小灶。平时她利用晚自习给差生补课,谁的能力差,谁的基础有缺漏她心中有数。星期六或是星期日她常把问题多的学生集中到一起给他们上大课。为此她牺牲了无数个假日。李寿康给学生补课不收分文,还总是搭上水果和饮料。
李寿康的事迹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许多人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帮她帮助辅导功课、解决心理障碍、或是让李寿康给做思想疏导工作,看到远道而来的学生和家长,李寿康总是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给予帮助,对有的来自塘沽区、大港区的家长,李寿康有时还得帮助安排食宿,每年总得接待几十人次。来自外省市的信笺,她也总是及时地给予回信。同事们时常劝她:“别总是自讨苦吃,干这么多你不嫌累嘛。”李寿康总是说:“我是老师,不论是谁的孩子,都应看作是自己的学生,学生有困难当老师的是不能不帮的”。
记者、作家王道生在他的报告文学里这样评价李寿康:李寿康作为一个播种希望的人,伟大得不能再伟大,高尚得不能再高尚了。她把自己能奉献的一切都奉献了,青春和女儿、心血和精力,用这化作人格的力量注入到学生的心灵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李寿康已成了一个群体的称谓,她的精神培养了一批学生,也激励了一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