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0 17:47
《李庄文集》收入的是作者对他从青年时期就投身的、几十年来亲身经历的新闻宣传工作的记录和思考。读者能够从文中看到作者投身革命、投身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工作轨迹。.
上册 序一/王晨
序二/范敬宜
写在前面的话/李东东
四十年间三大事
从《人民日报》的报名说起
一肩行李下太行
终身难忘的集体
在鼍鼓声中诞生
进山,为了出山
在报纸上署名检讨
太行山上的强音
新闻界一次基本建设
民主建国军忆往
“野战部队”和“人民武装”
艰难,凡事问个为什么
到了中央身边
从“豆腐块”看指导性
在毛泽东布设的“空城”中
浩浩荡荡进北平
“出了一口恶气”
话要说到读者心里
用然后更知不足
扔掉自缚的绳索
“升格”前后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
会师
随人民军在南朝鲜
“空前伟大”“空前艰苦”的战争
真实性、片面性及其他
大转变
评《武训传》——一种政治批判的开端
新中国首次大张旗鼓反腐败
在不同的领导思想之间
报纸批评是促进
“战场”移到日内瓦
破题精彩大文章
步子越快越好么
一篇社论引起的
改革中断了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
整风引发的暴风疾雨
走在政治“棱线”上
从国外看“大跃进”
在困难日子里
调查研究实与虚
双向交流新发展
“文革”前的积极与挣扎
《人民日报》上的“文化大革命”
在逆境中奋斗
不能忘却的教育
有这样一个工作组
艰难的战斗
解放思想的钥匙
“本报特约评论员”
“揭盖子”和“捂盖子”
不能作茧自缚
彻底“唯实”不容易
快半拍早一步
“量力而行”的前前后后
为什么不能坚持
记它一辈子
我为什么“赶制”这篇电讯
附文:《新闻战线》1995年第7期文章
精深凝练的典范之作
——学习邓小平同志一篇口述新闻
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0月10日消息
蒋方捏造“负伤”“牺牲”谣言
刘伯承将军一笑置之
一次否定公共食堂的“幸运”调查
怀念克简——兼忆半世纪前那个采访集体
“文革”中“帮文风”留给我带血的记忆
六十年间是与非
怀念老友柯岗
最早的接管——接管中央社北平分社的日子
采访开国时的政协会议
新闻工作忆往——从范长江同志对我的言传身教说起
一个中国记者看朝鲜战争
附录
《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前言
《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前言
永远保持青春——记朝鲜战争中第一位中国战地记者李庄
相逢相知在太行山上 下册 序一/王晨
序二/范敬宜
写在前面的话/李东东
启蒙(1—2)
探索(3—12)
追求(13—15)
苦斗(16—28)
攀登(29—39)
考验(40一58)
困惑(59—64)
沉思(65—72)
附录
《难得清醒》前言
《李庄文集》编后记
简历 李庄出生于1918年7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
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先后在《民族革命》半月刊、《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当记者、编辑、编委。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华北《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业绩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抗美援朝期间,李庄采写了大量被广为传诵的著名新闻通讯。如《为七百万人民请命》、《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复仇的火焰》、《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等。《为七百万人民请命》刊登于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号一版,受到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小平的称赞。
《李庄文集》是一部沉甸甸的文集。文集中作品的时间跨度之长,所历所闻之丰富,思想分量之厚重,语言运用之精当,都是不多见的。这是一位党的新闻老战士一生心血的结晶,也从一个方面记录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回忆录编(上、下)”收入的是作者对他从青年时期就投身的、几十年来亲身经历的新闻宣传工作的记录和思考。在这一部分,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作者投身革命、投身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工作轨迹。当阅读着一篇篇作者在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中、在办报中遇到的各式困难或问题,所经历的各种事件或故事,所引发的多种思考和启示时——读者将更多地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和高风亮节,更多地体会到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毫无疑义,这将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激励他们永远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胸怀理想,坚定信仰,为党的新闻事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