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1:26
李廷(1258-1328),字瑞卿,元代通州人。自幼丧父,依靠母亲抚养。
李廷(1258-1328),字瑞卿,元代通州人。幼年丧父,依靠母亲抚养。母亲以孟轲之母断机停织促勤学事为榜样,激励他刻苦读书,不废学业,又以打柴出售所得来供养他生活,经常在潞水(今北运河)岸边愁思苦虑,悲伤憔悴。通州柴好礼先生看见此种情形,又知李廷好学向上,孝敬老人,就对人家说:“母贞而子孝,不兴何待?”于是将其女嫁他为妻。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李廷被选任为大兴府官署内左司之职,因劳绩而升吏部府正掾史,再升任太子詹事,正三品官,担任辅导太子责任。
中书省贤德丞相完泽多次说与太子,称赞李廷贤能,让太子放他出官到地方为官,培养锻炼,以备将来任以大用,于是调他任南昌府尹。此间,他以德治政,地方安定发展,朝廷上下皆晓,复调入东宫任詹事,且在中书省兼职任事。
后因他能够吃苦耐劳又辛勤作事,又调他到泉府司任知事,再升经历,续升司丞,掌管铸印钱币,收购市场上滞销物资和借贷收息等,对促进朝廷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泉府停罢后,元世祖特命他南下江淮,去核查江南诸省赋税,经过一番调查整治,使各地赋税得到治理,中央与地方财税丰盈。因功绩著,又命他为河南府尹同知,将中原要地政事交他辅助管理。
在河南府从政有年,颇有政声,又调任陕西行省员外郎,恪尽职守,弥补偏废,拯救破败,无不用德政和道义去治理。元世祖认为他这位汉族官员忠于朝廷,为稳定地方卓有贡献,就晋升他为甘肃行省郎中,但因他治政有道,又舍不得让他远去任职,遂改任为户部郎中。在此位上,他建议并积极参与制定赋税征收法,使税收不粗不滥,依法治赋理财,使赋税均衡,上下得益。元世祖更以为他贤明,就赐他正三品衔,到江州府去任总管。因政绩卓异,又有才干,又调他到最难治理地方任职,充当两淮屯盐总管。
经他治理,难治之地得以整顿,才智策略大显,故被元世祖召回中书省,任兵部尚书,再调任刑部尚书。反又拜受淮东宣慰司使。还没到任,当地百姓就奔走相告,到任后百姓心悦诚服,淮东一片宁静。
在任几月,感觉体弱疲惫,便以年事高辞谢职位而归退家居。
过五年而病逝。时年70岁,朝廷追赠潞阳郡(今通州)公。
李廷一生,见有善事就做,他夫人柴氏甚贤惠节俭,身不着华丽衣装,口不食膏粱,居住在村中,邻居未曾听到她高声说话,居旁有果树林,不是果农送给,她不取一果。子孙不为官,不得骑马乘车、穿裘衣帛服,虽是一片布一丝线也不轻易扔弃。夫妇二人以道义相处于邻闾之间,一以公心,毫不利己。
元代艺文监丞揭傒斯赞之道:“翼翼李公,为国之良,克齐于家,克勤于邦。进必以道,退不失常,有功弗知,有德若忘。”“温温夫人,为家之则,克俭于身,克丰于戚。”“茫茫淮楚,逖逖河关,公惠如水,公名如山。”
1,河南中原正处南北交通要冲,南北地诸处王爷、皇亲贵戚和各国使节来往必经此地,络绎不绝,以前多骚扰民间。他下车伊始,便修建驿站房舍,备足应供物资,使来往者不再扰民,解决百姓忧患。他还创建程颢、程颐、邵雍和司马光祠,用以教导民众学习他们思想和学识。
2,从贵族和权官中解救出300余被掠良民,解除他们奴婢身份,颇使朝野震惊。
3,江州府去任总管时期,他施德政,行教化,平冤狱,解决百姓疾苦,发动村民抗旱,发放仓粮济民,使3万余家饥民得救。又委派医生自带药物为350余病危者医治,使免死亡。他还兴办学校,稍有闲暇,便率领属下官员到学校,集中有修养有学问之士,他亲自手持儒学经书讲述和解答问题,使辖域内县乡官吏都得到教诲而受到感化。
4,两淮屯盐总管。到任,他兴利除弊,大刀阔斧,不畏权势。清理耕地和户籍,减除农民超过规定之负担,每年节省国家财政十分之七、八,而且供给国家财物俱备。元世祖多次派遣专使赐与御酒,进行慰劳。由于他建议,按官职高低赐给官员公田,使免苛捐杂税,农民免受官吏压榨。
5,朝中权要大臣铁木迭儿暗自纵使其子以宣政使刘夔名义捐献吴中民田,欺骗蒙蔽皇帝,赐钱6250万缗,使其子治书侍御史辅助帖失叛逆朝廷。李廷对此等罪恶决不手软,不徇情枉法,果断上奏元世祖,依法诛之,铁木迭儿有重贿,他不变操守而坚拒,使朝廷一时肃敬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