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8 14:52
《北史·序传》的记载: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即皋陶,颛顼第七子),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徵字德灵,为翼隷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周时,裔孙曰乾,娶于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皐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即伯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五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1)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耳,字伯阳,一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
注释1:“上”字,是编辑《新唐书》的人添加的,做过周朝的御史大夫,而不是“上御史大夫”,加此字意在说明是以前的御史大夫,不是当朝的,就像现代某个已经退休的国务院总理一样,称其为“原国务院总理”或“前国务院总理”,以区分于正在当政的“国务院总理”。
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唐朝奉老子(李耳)为始祖,唐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二月追谥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高宗纪(下)》及《旧唐书·礼仪志·四》。
李耳之子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
李耳之孙李同(李宗之子),为赵国大将军,李耳的另一个孙子李兑为赵相。
李耳的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
李跻生二子:李云、李恪。
李恪之子李洪,任秦国太子太傅。
李恪之孙李兴族为秦国将军。
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后又入秦国,任御史大夫。
李昙生四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玑。李昙的长子李崇,任陇西守,封南郑公;第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
李玑的次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赵郡。
唐朝皇帝说李敬做过周朝的御史大夫,但是“御史大夫”一职首设于秦朝,可见李敬没有做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