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汉

更新时间:2024-08-21 09:00

李景汉(1895年1月12日—1986年9月28日),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北京通县人。

人物简介

1895年1月12日生于北京通州。1917年赴美留学,主修社会学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

1924年回国,任北平社会调查所干事。1926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主任兼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928年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试验区调查部主任。1935—1944年,历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调查组主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44—1947年被派往美国国情普查局考察,并参加人口研究活动,1947—1949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专家室工作,兼任东南亚数国农业普查顾问。1949—1952年,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北京大学兼课。1953年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经济学院教授。195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调查研究室主任。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1984年应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顾问。

李景汉为中国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学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他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其中在定县所作的调查是中国知识分子运用西方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的典范之一,是中国首次以县为单位的系统的实地调查。《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为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的农村社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1895年1月12日,生于北京东郊通县。

1910年 入通县潞河学校学习。

1912年 考入通县的协和学院。

1917年 留学美国,专攻社会学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先后在帕玛那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获硕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24年 归国。任北京社会调查社干事,与人创办《中国社会学杂志》,并任干事。

1926年 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社会调查部主任,兼燕京大学讲师。

1928年 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调查部主任。

1929年 《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0年 兼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3年 任河北省政研学院调查部主任。《实地社会调查方法》由北京星云书店出版。编写之《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由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

1934年 《定县经济调查--部分报告书》由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出版。

1935年 此年始,先后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情普查研究所调查组主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云南省政府社会处编写《昆明志》顾问、《呈贡县志》主编。

1937年 《中国农民问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赴美,在美国国情普查局了解各种普查方法,实地参加美国农业人口普查,并到欧洲、南美洲、非洲等二十余国考察社会情况,搜集社会学研究资料。

1947年 出席在纽约召开的国际人口会议,代表中国发言,被吸收为人口学会会员,次年始,任联合国粮食统计专家,赴日内瓦参加世界农业普查会议,以专员身份到东南亚地区考察,在泰国从事农业调查,兼任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农业普查顾问。

1949年 以联合国专家身份在南京农业普查训练班讲授普查方法。任北京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讲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953年,任北京财经学院教授。

195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教授、调查研究室主任。

1960年,任北京经济学院教授。

197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教授。

1979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顾问。

1981年,《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调查札记》由三联书店出版。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为祝贺李景汉从事社会研究和教学60周年及90寿辰召开座谈会。

1986年9月28日 逝世;后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人物成就

李景汉的功绩就在于他是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典范实践者。李景汉一生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运用普查法、个案法、抽样法等对中国的都市与乡村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调查。在定县所做的调查是中国知识分子运用西方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的典范之一,是中国首次以县为单位的系统的实地调查。《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一书为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的农村社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堪称中国社会调查的典范。

出版图书

主要活动

李景汉于1924年自美国留学归来后,在北京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对李景汉而言,社会调查使他极大地改变了以前对中国社会的种种观念,对于社会调查本身的意义和技术,也有了根本的不同观点。

在调查中,李景汉先利用当时 警厅的统计,搞清北京洋车的数目,出赁洋车的车厂的数目,以及制造洋车的铺子的数目。北京的洋车无论是营业的或自用的必须领买车牌,即执照,并且每月必须要上捐。1924年,自用人力 1924 车的车牌要铜元60 枚,月捐40 枚.他又访问了1300 多位车夫,选其中可靠的1000份资料做统计,并调查了出赁洋车的200 处车厂,以及100处人力车夫的家庭。据他调查的结果,洋车又称东洋车(或人力车),是1886年从日本传入中国天津的,后又从天津传入北京。1898年北京街 上便有人力车出雇。调查时,在北京城内20 区署挂号的,有营业的洋车29000辆,自用的洋车7500辆,城外四郊地方挂号的洋车有7700辆,三数总计为44200辆北京当时有制造车铺75处,出赁车厂1200处。李景汉还详细了解车厂出赁,车夫生活及工作情况,如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情况,嗜好等。那些单身住在车厂的车夫,交钱与否,数目多少;睡觉是用炕还是木板,各自的数目;如何做饭;厕所状况等等。在他调查期间,北京恰于1924年12月17日举行电车开幕礼。李景汉提出,这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件好事,但对那些本已在底层挣扎的洋车夫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社会调查对于中国的十大益处通过大量的实地研究,李景汉将自己在调查方法上的体会写成《实地社会调查方法》一书。

李景汉花了4 年功夫,调查北京苦力及多种手艺工人的生活水平,对他们的贫穷生活做了细致的描述。按1926年巡警厅的划分,北京城内及四郊的住户共计254382户,其中贫户计66603户,占总户数的26%.贫户中极贫户为42983(17%)户,次贫户为22620户(9%).其他为下等户120437户(47%),中等户或小康之家共56992户(22%),上等户或富裕之家共10350 户(5%). 所谓极贫户,指毫无生活来源者; 次贫户为收人极少,依赈济以维持最低生活;下等户为收入仅够维持每日生活,这三类合计187040户,占总户数的73%。

李景汉将这些穷人的生活状况按生活程度高低分为四种,做了细致的描述:

第二种为对付着过的生活程度.包括次贫户及下等户的1/3,计6万户。若按5口之家计算,全家全年的生活费在150~200 元之间,平均约175元.他们最常吃的为玉米面和小米面,约占米面总重量的80%.小米面并非小米压成的面粉,乃是一种糜子面和豆面搀合的面粉,较玉米面好吃.吃不到肉,但能吃些青菜豆腐及调料.全年食品费约为117 元.食品外最大的支出为燃料,主要烧以煤末2/3 及黄土1/3 混合摇成的煤球.多半是自己到井上去打水.全家住一间屋子,长约10尺,宽约8 尺,高约8尺,每月房租1元.全家全年添衣服仅花费约10元,被褥费1 元,一条被子可以用20年.此外别的用费极少.这些人的职业如普通车夫,仆役,无技粗工,巡警,铺店伙计等,每月工 资约10~13 元.他们家中其他成员也尽 力挣钱,才能维持上述生活. 第三种是北平工人认为知足的生 活程度.为各类技术工人,电车的 雇工,邮差及一部分的店铺雇员等,约6 万户. 第四种为北平工人认为舒适的生活 程度,包括下等户与中等户的一部分. 这种家庭全年生活费在300~400 元之 间,平均约350 元 所用米面重量的一半是白面和白米,其余为玉米面,小米面和小米.每日有 豆腐3块,每月有肉4斤,有若干种青菜,水果及调味.在衣着方面,工人自己的费用为全年15 元,其他4 口人共20 元。工人有单,夹褂裤各两身,两身小棉袄裤,两件大棉袍,一顶棉帽,一顶草帽,一双棉鞋,四双夹鞋,四双袜子等.全家有大小被子5 条,褥子5 条.住两间屋.可有若干卫生应酬费 用,儿童教育费用10 元.一部分技术 工人或商店中工薪较高的雇员方能享受 这种比较安乐的生活水平. 简言之,北平总户数的3/4 是包括在这4 种生活程度之内.大多数工人的饭食 所含的营养不足,也不很好吃,更谈不上 在舒适的环境中吃.最好的衣服也不过是遮羞御寒,连有能更换的衣裳的人都很少,简直提不到美观.工人家庭中大约有8/10 的人,一冬只有一条棉裤穿,从11 月穿 到次年3 月才换下来.大多数的工人家庭 是住在一间屋子,少有住两间的,离合乎 健康的生活实在太远.

主要著作

有《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1925)、《北京无产阶级的调查》(1926)、《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29)、《实地调查方法》(1933)、《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调查札记》(1981)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