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08:58
李景荫,1904年出生,黑龙江省富锦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和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领导,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建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在富锦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富锦专署保安处长、公安局长、双鸭山矿务局副局长等职。1968年因病逝世。
李景荫(1904一1968),黑龙江省富锦县人。李家在当地是有百余垧土地的大户人家。李景荫自幼在家乡私塾读书,尤喜欢骑马射击,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早年参加自卫团保卫乡里,曾任富锦县三区自卫团排长,县保卫团分队长、队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吉林自卫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第一营第四连连长。此间,李景荫参加了抗击日军的哈尔滨保卫战和依兰阻击战。因勇敢善战,表现突出,被调入自卫军总司令部卫队团,晋升为营长。
1933年吉林自卫军大部溃散。李景荫带枪回乡,待机重举义旗。此时正当富锦遭遇涝灾,日军入侵,天灾人祸,地方混乱。工商界人土出面请他维持地方秩序,出任县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景荫只好暂作韬晦之略,待机复出抗日。不久,他结识了富锦中学校长兼县教育股长张进思。张进思原名张甲洲,中共党员,组织巴彦游击队失败后隐蔽在富锦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在张进思的引导和帮助下,李景荫更加坚定了继续走抗日救国道路的决心。此后,李景荫又与在富锦地区活动的抗联第七军第一师师长李学福、抗联独立师师长祁致中发生联系,并冒着危险为抗联部队购买军需物资。
1937年6月15日,李景荫在富锦县头道林子正式“起义”,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任师参谋长。同年11月,李景荫由祁致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独立师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李景荫任第一师师长。1937年12月,军长祁致中过江去苏联请求军需援助,被苏方扣留。领导抗联第十一军的责任就落到李景荫的肩上。1938年在下江抗日斗争环境极端困难,各部队都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李景荫与战友们率领抗联第十一军在富锦、宝清、集贤、双鸭山一带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1939年中共北满省委在《北满抗日游击运动新方略》的报告中,称李景荫为“下江的勇士”,他带领的抗联第十一军所取得的胜利,“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大成绩”。
1938年末,继抗联第三、第六、第九军主力部队西征后,李景荫率抗联第十一军主力部队进行西征。他们在不见人烟的茫茫林海雪原里一步步跋涉,经历了人间少有的艰难困苦,走出了悲壮而胜利的征程。西征部队到达松嫩平原之后,北满抗联部队缩编为支队。李景荫任第六支队支队长。
1940年10月,李景荫病重无法带队,组织送他到苏联治疗。后在苏联直接编入抗联北野营部队。
1942年8月,李景荫由抗联野营总部和苏方派回东北进行侦察工作,先后在长春、绥化、方正等地进行潜伏、侦察和秘密组织活动。1945年8月,正在执行潜伏任务的李景荫主动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景荫先后担任富锦地区专署保安处长、公安局长、双鸭山矿务局副局长等职。
1946年5月25日,同江国民党邻组建的“光复军”袭击富锦县城,李景荫手提机怆率领保安中队反击,其英勇不减当年。
1954年,因脑溢血而致瘫痪失语,从此一病不起,1968年因病逝世。
李景荫早年加入富锦县保卫团。日寇侵占富锦时,被鬼子改编为富锦县警察大队,任命李景荫为大队长。但是,李景荫不甘心当汉奸,“身在曹营心在汉”,与反满抗日的爱国志士为友。富锦中学校长张进思(张甲洲)就是他的好朋友,可谓志同道合。当时李景荫还不知道这位张进思就是巴彦游击队总指挥张甲洲,满洲省委派来的地下工作者。还有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当大队长李学福(李葆满),李景荫非常佩服他,他们也暗中时常联系。李景荫为他们提供情报,帮助他们进城来购买军需物资。鬼子发觉李景荫“剿匪”不利,一个“共党” 也没抓住,对日军不忠,便将其降为副大队长,后又降为骑兵中队长。1936年11月,鬼子又把李景荫调去头道林子当警察署长,削去兵权。
头道林子位于富锦南部,距县城有20多公里,编为第7区。此地是抗联3军独立师活动的地区,鬼子调李景荫来也是考验他,看他敢不敢打红军。否则,就收拾他,以“通匪”问罪。张进思看出了鬼子这步棋,便与李景荫沟通,独立师又派副官薛华与其联系。接上关系后,双方议定了对弈的办法。
李景荫可不是胸无大志的赳赳武夫,而是大有抱负的正义军人。然而,生不逢时,想抗日救国,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又不支持,反而引狼入室,出卖祖国。他愤怒、气恼,不甘心当亡国奴。多亏遇到了省委地下工作者张进思,才得以与抗联3军独立师接上了关系。
1937年6月15日,独立师长祁致中率队埋伏在头道林子村南的树林子里。同时,李景荫召集警察队和自卫团到警察署院内“开会”。按约定时间,祁致中率队包围了警察署,一枪没放,便将院内开会的军警全部缴械。李景荫从李杜的第二混成旅回来时,埋在李家大院下屋地里1挺机枪、60支步枪和2000发子弹起出来,都交给了独立师,也算是见面礼。
李景荫到独立师后,被任命参谋长,后来师长祁致中和政委金正国又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使之成为党的军事领导干部。
1937年6月28日,省委在帽儿山召开执委扩大会议,传达从苏联共产国际寄来的王康指示信,最后研究部队编制时,决定将独立师改编为抗联11军,原师长祁致中任军长,调张进思重返疆场,.任副军长,参加改编工作。不料,张进思带领中学教师于天放、张乐然(张中孚)、陈勋(陈模)在上任途中遭遇敌人,中弹牺牲。当年10月,独立师改编为抗联11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金相奎),参谋长白云峰,军部秘书张中孚,副官薛华,教育部长于天放,后勤部长陈森(陈模)。军部下辖一个师,师下3个旅,旅下9个团,其中1个少先队和1个机枪连,共1500人。 李景荫有带兵经验,兼任师长,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1938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北满临时省委决定战略转移,分期分批西征,撤离三江地区。10月初,在双鸭山东部,李景荫带领新编11军1师与李兆麟率领的6军教导队会师,决定第三批转移西征。他们在江北山里王把头木营集结后,时值秋末,在西征前,必须解决棉衣问题。为此,11月13日,李兆麟和李景荫率队袭击了鹤岗城西兴安台鬼子军需仓库,缴获许多布匹和棉花,解决了冬装问题。腊月初,出发时,指挥部由李兆麟、李景荫、于天放、张中孚、耿殿军5人组成。前哨15人,由11军隋德胜团长带领;后卫15人,由6军教导队王可仁分队长带领。孙军需负责给养分配、马匹管理。王医官负责伤病护理,女同志当卫生员。张中孚(张乐然)是大学生,担任司令部秘书,主管行军纪录和写日记。
12月29日,李兆麟和李景荫率领大队人马,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横穿小兴安岭,向西挺进!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海伦山里白马石,在八道林子与先期到达的6军3师王明贵部会师。一路之上,总指挥李兆麟深有感受,写下著名的《露营之歌》。
1939年秋季,下江抗联3、6、9、11军西征到海伦地区后,在大量减员的情况下,满洲省委决定整编队伍,将东北抗联的11个军,缩编为3个军,南满为第1路军,下分1、3、6三个支队;东满为第2路军,下分2、5、8三个支队;北满为第3路军,下分3、6、9、12四个支队,在白山黑水之间形成大三角形,到处打鬼子。第3路军在铁力老金沟建立根据地,成立东北抗联西北指挥部,总指挥李兆麟,许亨植任副总指挥。以海伦为界,分龙南、龙北两个战区,龙北指挥员许亨植,李景荫任龙南战区指挥员,独当一面,成为著名抗日将领。
龙南战区包括绥棱、绥化、铁力、庆安、巴彦、木兰、东兴7个县。这几个县山区的村镇以及绥佳线的车站,抗联6和12支队都不止一次的去袭击,夺取粮食和军用物资,消灭鬼子不计其数。抗联不断袭击,使鬼子无可耐何,又无法抵御,称这个地区患了治安“癌症”病。后来鬼子在被抗联打过的车站都立有忠魂碑,为战死的鬼子招魂,不但留下了侵略的罪证,也纪录下了许多抗联打鬼子的故事。
李景荫在龙南征战半年多,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不能参加战斗。为此,总指挥部调他离开战场,到老金沟野战医院去治疗。密营医院的医药缺乏,很难治好李景荫的病症。为此,1939年8月30日,李兆麟写信与苏联负责抗联工作的代表王新林联系,决定送李景荫去苏联伯力医院治疗。10月的一天,李景荫与派去苏联学习的战友一起,由国际交通员夏振华护送去苏联,住进伯力医院。11月,李景荫病愈出院后,返回第6支队,曾率领部队袭击圣浪等多次战斗,后去苏联野营部队。
1942年8月中旬,李景荫在和苏联学习通讯技术的战友田玉富、张景淑和李淑贞携带通讯器材回国。到达海伦后,李景荫化名季景林,潜伏在交通员老王家,后转移到巴彦李碗铺甲长李彦斌家,与阎继哲、李全在松花江北开辟敌后工作。1943年农历正月二十日晚上,被捕叛变的周云峰通过阎继哲的弟弟阎子良来李碗铺侦察到了阎继哲的住址,报告了省警务厅,逮捕了阎继哲和李全。李景荫很走运。这天早晨,吃完饭后,他上西屯许家沟子看牌玩去了,躲过这场灾难。后来李维焕去庆安县警察署找内线,给李景荫起个身份证,叫他转移别处去了。
日本投降后,抗联88教导旅从苏联伯力乘飞机回国,接收日伪政权。李兆麟把李景荫派回富锦,配合从延安来的地方干部,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接收富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