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11:00
李林(1915/1916-1940),福建省龙溪县(今漳州市龙海区)人,中共党员。李林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往大同,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1938年春,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同年7月,牺盟会晋绥边工委成立,调任边委会宣传委员兼管边区地方武装。后当选为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公署委员。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26日,在身负重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4岁。
李林于1915年出生(一说1916)。满月后被放在漳州塔口庵,为华侨李瑞奇妻陈茶收养。3岁时随养母到印尼爪哇侨居。1930年秋,李林随养母回龙海石码,就读于石码大埕一所私塾。次年考上厦门集美学校。在集美幼师读书一年后转集美女中学习。毕业后先后求学于浙江杭州中学、上海爱国女中和北平民国大学。在校期间,李林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十分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她先后参加了集美学校的抗日义勇队和文化宣传队、上海的抗日救国青年团、暑假抗日宣传团和北京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李林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北平,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她大量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她告诉护旗的男同学说: “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不久,李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李林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李林热血沸腾,主动到抗日最前线工作,任中共山西大同工委宣传委员。她不顾炮火的威胁和汉奸匿名信的恫吓,日夜不停地在全城奔走,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刷写抗日标语,散发抗日传单,到工人中发展牺盟会员。9月中旬大同沦陷,李林坚持留在敌后,与中共山西工委派来的同志一起到城镇、工矿和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李林不分白天黑夜,每天走家串户,帮群众挑水做饭,爬进窑洞帮矿工背煤炭,与群众促膝谈心,发动他们拿起枪杆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11月初,李林和同志们初步开辟了晋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创建了牺盟雁北游击司令部属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雁北抗日游击队第7支队(原名平鲁游击队)。不久又组织了第8支队(偏关支队),李林任第8支队政治部主任。第8支队成立之初,李林亲自给支队找营房,筹备支队的后勤供给,带领队员们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给队员们上政治课,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第8支队成为雁北地区政治、军事素质较强的模范支队。
1938年3月,第8支队受命北上开辟绥南新区,李林带领30多名战士担任后卫。行经山西朔州市右玉县田成村时,李林发现村口土碉堡里有一个伪军中队,战马100多匹,果断地带领战士们发起进攻,杀伤了不少伪军,缴获了大量的马匹。1938年6月,8支队和5支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独立6支队骑兵营,李林任营教导员。7月中旬,骑兵营受命护送绥南工作团北上。李林率骑兵营乘夜突破封锁线,护送工作团到70公里外的绥南二十边村后,连夜从二十边村东进,在确保工作团安全到达目的地后,返回路上又连续作战,先赶到大同口泉附近敌人的长流水据点。激战半小时,消灭了据点里的敌人。后袭击了平绥路上红沙坝车站,把日军一个小队打得落花流水。李林和她率领的部队从1938年3月以来转战雁北各地,接连取得许多重大胜利。骑兵营指战员和根据地的群众称赞李林为“呱呱叫的教导员”。
1938年9月,李林被调任晋绥边牺盟工作委员会(“边委会”)任宣传委员。新成立的边委会主要任务是开辟绥南抗日根据地。绥南新区包括十几个县上千个村子,而边委会只有七八个人。为解决干部严重缺乏问题,边委会决定由李林负责举办干部培训班。李林克服缺乏校舍、教材等各种困难,晚上精心备课至深夜,白天亲自给学员上政治和军事训练课。从1938年9月至1940年初,李林负责举办了6期干训班,培养了2000多名抗日工作骨干,对建立绥南抗日根据地作了巨大的贡献。
1940年1月,李林任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不久当选为边区行政公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26日,在身负重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不愿被俘,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了自己。
李林牺牲后,数千名抗日战士和驻地群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林牺牲时的血衣几经辗转,送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延安发来唁电,对李林的革命生涯给予高度评价,称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称赞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内,1987年筹建,1990年落成、馆前有塑像。薄一波题词“李林烈士女中英杰,为国捐躯永垂史册”一.馆内有李林生平事迹陈列。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陵园路北,始建于1964年。1992年扩建为李林烈士纪念馆,1700多平方米。园内建有李林烈士纪念塔、铜像、墓碑等。其中铜像1985年建,高2.25米,长2.6米,宽1米,李林骑在腾空而起的马背上,一手挽缰,一手提枪,双目远视,英姿飒爽:塑像座高1.5米,水涮石雕制。
(1)李林英雄民兵班。组建于1953年。1991年被山西省政府、省军区授此称号。
(2)李林中学。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安西街149号。原名平鲁一中,1985年改为现名。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