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1:42
李海青(1895年—1937年8月),原名李青山,号丹忱,又名忠义,老城镇祝官屯村人。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最早的创建者,著名将领。
自幼家贫,9 岁时随父母逃荒到东北,在肇州县李木匠铺屯为地主放马。学过瓦匠,赶过大车,后委身绿林,报号“海青”,出没于松花江沿岸。
1925 年,黑龙江督军吴俊陞招抚李海青,委为营长,又赐名“忠义”,以表彰他有忠义之行,不同俗匪。
1931 年 9 月 18 日,抗日战争爆发。1932年 3 月,李海青公开扬起义旗,将所部改称“东北民众自卫军”,自任总司令,率军突然进逼扶余城下,收复扶余城。3 月末,率军南下,直逼农安县城。后北上同马占山会师。他率部连克肇源、肇州两城,激战 8 日,攻克肇东。引兵进入兰西,任黑龙江省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三军军长,所部拥众万余人,成为黑龙江省境内的一支抗日劲旅,在齐(齐哈尔)克(山)、洮(安)昂(昂溪)等铁路沿线袭扰敌军,击毙日本大尉远矢忠及士兵百余人。曾在不到 1个月时间里,三打昂昂溪,三袭安达城,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令敌军闻风丧胆。
1932 年末,日伪军集中优势兵力向黑龙江省义勇军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义勇军各部转战多年,后援不继,相继撤往苏境或热河。李海青率部退入热河,并参加热河保卫战。后辗转进入察哈尔省,与冯玉祥部会合,被编为第十六军,任军长兼右路军副总指挥,先后克复康保、沽源、宝昌和多伦,受到冯玉祥、吉鸿昌等将领的赞誉。抗日同盟军被蒋介石政府瓦解后,李海青部被改编成宋哲元部骑兵第二十四旅,任少将旅长。由于上层无抗战决心和行动,他多次请战,均遭训斥,后遭解职,并羁押 4 个月。1934 年 10 月释放,寓居北平、南京等地。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他召集旧部再度举旗抗日,受命驻扎卢沟桥附近,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游击斗争,一度威震平西。日本侵略者对李海青重返战场又惊又怕,买通汉奸,于 1937 年 8 月末将其暗杀。时年 42 岁。
在抗日战争中,他是黑龙江义勇军最早的创建者与著名将领,是察哈尔抗日的中坚,率部跨越九省市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热河、河北、察哈尔、北平市以及东三省特别行政区哈尔滨),纵横几万里,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江桥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卢沟桥抗战的将军,是东北义勇军中抗日最坚决、抗战时间最长、抗日战场最大、功勋最为卓著、让敌寇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