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更新时间:2024-10-24 09:06

李涛(898年-961年),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文学家,唐敬宗李湛之后。

人物生平

流亡宗子

据《宋史》称,李涛为唐敬宗之子、郇王李玮的十世孙(唐敬宗与李涛之间只差八十九岁,故其为郇王“十世孙”之说存疑)。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即后梁太祖)篡唐建后梁,李涛之父、将作监李元自衬宗室身份可能会带来灾祸,带着李涛避祸于湖南,依靠于割据一方的楚王马殷,被署任为衡阳县令。李涛的堂兄李郁仕于后梁,因而将李涛父子的行踪告诉朱温,朱温令马殷让李涛父子北返京师。李涛回到长安后,被补任为河阳县令。

转仕唐晋

后唐天成(926年-930年)初年举进士甲科,历任建雄军节度府从事、监察御史、右补阙等职。宋王李从厚出任魏博节度使时,辟用李涛为魏博观察判官。一年多后,入朝任起居舍人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李涛改任考功员外郎、史馆修撰

秉公执法

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高祖前往大梁(今河南开封),洛阳巡检使张从宾抗命叛乱,控扼虎牢关。已故齐王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参与谋反,高祖将要族灭张氏。李涛上疏力陈张全义的功勋,请求只降罪于张继祚一家。高祖同意。

李涛曾经奉诏担任宋州括田使,前任雄州刺史袁正辞送给他束帛(古代的一种赠礼),求他保全自己的田庄。李涛秉公执法,将此事禀奏朝廷,受到高祖的褒奖。袁正辞因此获罪,被降官一阶,李涛则出任浚仪县令。又改为比部郎中、盐判官及刑部郎中。

泾原节度使张彦泽残害幕僚张式,霸占其妻子,张式的父亲张铎前往开封府诉冤,高祖因张彦泽有军功而不追究其罪。李涛“伏阁抗疏”,坚持要求依法制裁,终将张彦泽撤职,“止令削夺一阶一爵而已”,张式的父亲、弟弟、儿子也被拜官。

天福七年(942年),高祖驾崩,李涛因不赴京临丧的罪名被停职。不久后,被起用为洛阳县令,转任屯田职方郎中中书舍人

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投降契丹的张彦泽引契丹军攻陷开封府,灭亡后晋。开封失陷后,张彦泽领骑兵肆意杀掠,李涛主动谒见,得以保全性命。

跻身相位

天福十二年(947年),后汉高祖进入洛阳,李涛携带百官的表奏由开封前往洛阳觐见高祖。高祖向李涛询问京师开封的财赋在契丹撤离后还剩余多少,李涛应对详备且得体,深得其赞赏。高祖抵达开封后,任命李涛为翰林学士

归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据邺城叛乱,高祖命大将高行周慕容彦超前往讨伐。但高行周、慕容彦超二人相互交恶,耽误军情。李涛密奏请求高祖亲征杜重威,高祖览奏后,认为李涛之才能胜任宰相之职,于同年九月擢升他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成为宰相。

乾祐元年(948年),后汉隐帝即位,由枢密使杨邠郭威掌握机密事务,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领有兵权,与武德使李邺等人争权,各重臣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李涛上疏隐帝,请求将杨邠等全部罢职出任藩镇节度使,改由同僚苏逢吉苏禹珪掌管枢密院,以肃清朝政。隐帝不能决断,与李太后(李三娘)商议。李太后也只是召来杨邠等人,对其加以戒谕(一称李涛受苏逢吉诱导,请求罢免杨邠、郭威等,杨邠将李涛奏疏告知李太后,太后大怒,认为他离间大臣,因此加以重责)。三月,李涛反被构陷罢相,遣回私宅。等到郭威以“清君侧”名义起兵时,李太后仓惶泣涕道:“没有采用李涛的建议,灭亡是应该的啊。”

晚年及病逝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即为后周太祖。二月,李涛被起用为太子宾客

广顺三年(953年)十月,升任刑部尚书,后改为户部尚书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后周世宗驾崩。七月,李涛担任山陵副使,负责督造世宗陵寝。九月,新即位的后周恭帝封李涛为莒国公。

建隆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建宋,即宋太祖。北宋建立后,李涛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建隆二年(961年),李涛患病,并于同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太祖闻讣讯,追赠他为右仆射

主要成就

李涛在后晋任宋州括田使时秉公执法,拒绝前雄州刺史袁正辞的赠礼,将其占有田庄详情禀奏朝廷;泾原节度使张彦泽残害幕僚张式,李涛坚持要求依法制裁,最终使其得到了降级处罚。后汉时期,李涛力劝后汉高祖亲征归德镇杜重威叛乱,并在后汉隐帝时请求外放重臣杨邠、郭威史弘肇李邺等,解除其兵权,以肃清朝政,被认为“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

历史评价

刘承祐:早预朝伦,素亏时望,继践清华之列,曾无倜傥之名。先皇帝应运开阶,济物成务,未明求理,虚已待贤,擢自禁林,升之槐路,既委宰衡之任,蔑闻帷幄之谋。迨及眇躬,初亲庶政,被顾问之际,屡睹醺酣;当献替之时,无闻诋讦。复亏严重,但务诙谐,讵为君子之儒?殊失大臣之体。(《李涛罢相制》)

李三娘:不用李涛之言,宜其亡也。(《宋史》引)

柴荣

张昭: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也,臣是以荐之。(《资治通鉴》引)

王禹偁:“兵部事晋朝,文学中科甲。强臣方跋扈,朝士多恇怯。独持上方剑,愿斩犇鲸鬛。堂堂张彦泽,反势凌阊阖。拜章请显戮,直气不可压。三进叩玉墀,植笏立蓂荚。皇情弥慰抚,清问屡应答。终焉念小恩,曾不顾大业。高吟归去诗,潺湲泪承睫。旋踵即乱华,有同虞不腊。张公领铁马,朝市胡尘合。刺谒甚闲详,辞气殊不慑。虎狼不敢害,加礼为下榻。当年弃謇谔,异代居调燮。相位席不暖,帝泽安可洽。斯人既沦亡,此风亦萧飒。滑稽何足累,大节世已乏。安用学腐儒,矻矻守礼法。”(《怀贤诗三首·李兵部涛》)

王明清:五代李涛与弟(李)瀚俱负才望。(《挥麈录》)

脱脱

个人作品

李涛知识广博,工于诗文及书法,史称其“笔札遒媚”,与弟弟李瀚均以文学闻名。

全唐文》录有其文一篇:《颜哙赞》。

全唐诗》录其诗三首:《春社从李昉乞酒》、《题僧院》、《答弟妇歇后语》,以及断句若干。《全唐诗续拾》补诗两首。

全宋诗》录其诗最多,有《春社日寄李学士》、《处事》、《春昼回文》、《次韵平埜王子厚登相山不及相过》、《登高丘而望远海》、《读阮籍咏怀十七首》、《访林龙发》、《寄范税院倚衡》、《兰坡过省》、《南山》(三首)、《琴书》、《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僧本均乞蒙泉稿》、《诗社中有赴补者》、《诗友作涉江采夫容触拨鄙思亦成一首》、《题处士林亭》、《题泥水关不动尊院》、《题盱江王章甫梅境》、《题袁恭父神心精舍》、《为广寿长老文杰说嵩溪偈》、《为能仁长老本端说无学偈》、《新年开义馆教族属子侄作诗勉之》、《杂诗十首》(四首)、《杂诗四首》(四首)、《赠染花徐仲湘》、《赠山翁》。

轶事典故

直对张彦泽

彰国军节度使张彦泽投降契丹后,引契丹军攻陷开封,灭亡后晋,肆意报复。众人都为曾经得罪张彦泽的李涛担忧。李涛亦无可奈何,主动求见张彦泽,通刺(出示名片以求延见)谒见说:“上疏请杀太尉人李涛,谨随状纳命。”张彦泽看后,“欣然降阶迎之”。但李涛仍是不安,又说:“太尉真的宽恕我吗?”张彦泽答道:“看到您的门状,见到‘纳命’二字,让人怒气顿消,又有什么好担心的!”李涛确认没有生命危险后,又编排了一套伶人词说:“太尉既相恕,何不将压惊绢来。”张彦泽闻言大笑,最后善待李涛。

但据另一种记载,李涛前往拜谒后,张彦泽先问他:“舍人(指时任中书舍人的李涛)害怕吗?”李涛答道:“现在我的恐惧,就像足下当年的恐惧(指张彦泽被李涛弹劾一事)一样。如果先帝(后晋高祖)听从了我的建议,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张彦泽听后大笑,斟酒与李涛对饮。李涛自始至终都神态自若。

戏谑嘲僧

李涛能言善辩,言辞诙谐逗趣,却不触犯他人。他还是平民时,常常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汜水关(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境内)有一座名为“不动尊院”的寺院,寺中有位僧人,十多年不曾跨出院门,李涛每次路过此寺休息时,都会前往问候此僧。其后,这座寺被大火焚毁,僧人们都迁居到他处。李涛再次经过此地时,只剩下了残存的门扇,他于是在门上题诗道:“走却坐禅客,移将不动尊。世间颠倒事,八万四千门。”

力疾草奏

李涛为人慷慨且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在家中也以孝顺、友爱闻名。宋太祖即位后,李涛成为兵部尚书。当时军校尹勋监督疏浚五丈河,参与浚河的陈留民夫乘夜逃散,尹勋擅自斩杀队长陈琲等十人,有七十位丁夫都被施以一百杖刑,还被割去左耳。时已病重卧床的李涛听说后,奋笔草拟奏疏,请求斩杀尹勋来告慰天下百姓。李涛的家人对他说:“您患病已久,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朝廷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李涛愤言道:“人都会有一死,但我身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怎么可以不上奏?”太祖览奏后表示嘉赏,随即下诏削去尹勋的官爵,将其发配至许州服役。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