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7 15:20
李清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1994年-1998年,山东农业大学,本科;
1998年-2001年,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1年-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研究生;
2004年7月-2007年11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讲师;
2007年12月-2012年4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4月-2013年4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2013年4月至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文物的工艺技术与产地研究)。擅长文物科技分析尤其是古陶瓷、玻璃等的工艺技术与产地研究,并在自然科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研究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田野考古基础—考古测量》、《科技考古概论》、《古陶瓷工艺学》。
“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出土遗物的工艺与产地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8QNXM15),2008.06-2010.06,主持;
“古代钧窑瓷器的工艺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计划项目)(112275967),2010.08-2012.08,主持;
“五代、北宋时期的耀州窑对汝窑制瓷工艺的影响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yte122),2011.04-2013.04,主持;
“古代长江中游社会变迁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0.06-2012.12,30万,参加;
“两湖地区的古代陶瓷窑炉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jyte573),2012.02-2014.01,主持。
1、《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16(3);
2、《微量元素示踪法在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
3、《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铜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江汉考古》,2007(2);
4、《科技考古学概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5);
5、《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看二里头四期的文化性质》,《江汉考古》,2007(4);
6、《中国古代玻璃与琉璃名实问题刍议》,《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3(5);
7、《古陶产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华夏考古》,2011(1);
8、《安阳殷墟出土陶水管的工艺与技术研究》,《江汉考古》,2011(2);
9、《河南禹县阳翟遗址出土古玻璃的科学分析》,《考古与文物》,2011(4);
10、《化学成份在钧瓷胎釉反应层中分布模式的线扫描分析》,《化学学报》,2011,69(8);
11、《一批金元时期古玻璃的EDXRF探针无损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7);
12、《一件战国琉璃环的EDXRF无损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2);
13、《基于EDXRF线扫描分析的古钧瓷工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1);
14、《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商代陶板瓦的工艺研究》,《建筑材料学报》,2012,15(4);
15、《高校考古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问题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2(8);
16、《中国古代釉砂和玻砂浅议》,《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5);
17、《秦汉时期砖瓦窑研究》,《考古与文物》,2014(2);
18、《隋唐时期砖瓦窑研究》,《江汉考古》,2015(1):
19、《周代砖瓦窑炉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原文物》,2015(1);
20、《商周时期原始瓷的产地研究再思考》,《华夏考古》,2015(4);
21、《中国古代砖瓦生产中“浇水转釉”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考古与文物》,2016(1);
22、《中国古代陶瓷窑炉分类浅议》,《江汉考古》,2017(6)。
2017-2018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8-2019年度査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