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

更新时间:2022-10-15 09:35

李琰,又名坦,号炎光,湖北孝感人。原国民党陆军少将,在莱芜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物经历

李琰,亦名坦、炎光,孝感朱扬河(今属大悟)人。18岁入武汉中学读书,后考入医学馆,因家贫辍学。1924年,得亲友资助,入保定讲武堂。直奉战争爆发,乃投奉军四十四旅,任军需。后历任奉军第二十师副官、队长、营附、营长、团长、代理师长,在胶东率部响应北伐。

1930年,在蒋冯阎大战中,拒受冯玉祥骑兵第一师师长之委,以山东警备第一旅副旅长职,反冯拥蒋。1931至1934年,参与“围剿”鄂豫皖边区和赣东北工农红军。

1937年8月,在上海战役中率部与日本侵略者鏖战月余,晋升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六九旅少将旅长。

1938年9月,在武汉外围田家镇战役中,率该旅与日军激战,伤亡惨重。武汉撤退后,率军转战赣、湘、鄂、桂等省参加长沙会战。

1944年任第六战区第二十四集团军第五十七师师长,后率部参加湘西雪峰山战役,歼灭日军一一六师团。

1945年2月任陆军少将。抗战胜利后,任第二十四集团军第七十三军副军长,曾在上海、南京等地接受日本投降。

1946年,兼任山东淄博矿务局主任,释放被国民党所捕的32名中共地下党员和几百名群众。1947年1月,受命率部参与国民党政府军进攻山东解放区,在莱芜战役中被俘。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四野军官大队学习。1949年调武汉军政大学,任战术研究组组长,1951年任汉口高级步校主任教官。抗美援朝时,献黄金百两。

1953年复员,1957年调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长达数年,后平反。1982年任北京市人民参事室参事。擅长书法、古典文学、诗词。晚年利用国外和香港、台湾中旧友、同事关系,宣传祖国建设和进步,盼望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1984年1月20日病逝于北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