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31 21:38
李红良,男,1974年9月出生,理学博士,江西赣州人。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江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曾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动物中心主任、武汉大学A3实验室主任、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江西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红良,原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05年7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刘德培院士与梁植权院士。
2006年至2008年底先后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心血管代谢疾病、模式动物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以及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构建。回国后创建了湖北省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及武汉大学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系统的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平台,是国内最早开展基因敲除大鼠模型研发工作的科学家之一。同时,应用大量的临床标本,结合基因敲除、转基因动物模型,深入系统的探讨了天然免疫的网络通路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已发表国际杂志论文120余篇,其中发表于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有20多篇,包括Nat Med.、Nature Commun.、PNAS、Circulation、Hepatology、J Hepatol.等国际著名杂志。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2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骨干主持过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厅重大平台建设项目、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等,同时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973 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以及国家新药创制等计划。
2021年5月,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章贡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赣南医学院和章贡区人民政府、李红良教授团队三方合作共建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从平台、人才、技术、成果产业等各方面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武汉大学教授,模式动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创新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江西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冈市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黄冈中心医院首席科学家、学科建设总负责人等。
李红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及模式动物的开发。已发表国际重要杂志论文260余篇,包括发表在Nat Med.,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PNAS, Circulation, Hepat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SCI总引用次数近15000余次;连续9年入选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医学),位列2012-2021年全国心血管病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百强榜排名第一,并且是2020、2021年度中国心血管内科领域高价值论文TOP100入选论文最多的团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专利120余项。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近30项。曾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
1999-2002 暨南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
2016- 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
2017-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2020年5月6日,武汉大学官网发布消息,免去李红良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和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主任职务。
2020年9月15日,李红良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同时,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
现任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江西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二级教授。
李红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及模式动物的开发。
已发表国际重要杂志论文260余篇,包括发表在Nat Med.,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PNAS, Circulation, Hepat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SCI总引用次数近20000余次;连续9年入选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医学)。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位列2018-2022年全国心血管病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第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专利15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30项。
2022年2月,李红良教授团队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领域连续取得重要进展。李红良团队研究领域涵盖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新冠肺炎临床大数据研究等领域,阐明了一系列心脏疾病、脂肪肝炎、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临床重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发现了一批关键作用靶点,研发出一系列小分子先导药物。为认识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也为该领域新药开发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及潜在靶点。
以李红良教授团队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人才,联合赣南医学院、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组建了高端生物医药新型研发机构——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2023年3月,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空军军医大学、江西青峰药业三方联合共建的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
李红良同志国家提出赣州振兴发展时,响应国家号召义不容辞支持家乡,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赣南医学院、国内外教授专家百余人共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目 前,带领研究院牵头筹建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取得重要进展,获批江西省重大科研平台4个、市级平台2个,引进教授30人、技术人员180人,培养研究生80人,孵化企业2家。作为赣州市招商大使,吸引15家企业入驻赣州投资项目,极大推动了赣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病研究奖、中国杰出心血管病研究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6)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2016)
2024年4月,荣获2024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4年5月29日,被列入2024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江西省医学会副会长。
Hepatology杂志副主编(2017-)
Clinical Science杂志副主编(2016-)
2024年5月,当选为江西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8年1月18日晚22时,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该校学术委员会声明,称学术委员会于2017年4月28日第一次收到相关匿名举报,并于2017年12月18日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三名校外院士在内的五名专家进行鉴定。2018年1月29日学术委员会调查意见出炉:李红良团队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2019年11月,两院院士,时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诉李红良的材料经过同行知名院士、专家做了两次核查,所有的原始文件没有发现造假性。”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布“针对网络反映的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2020年07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一对三年级、五年级小学生在第 33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名为“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两人父亲为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李红良介绍,女儿这项研究实验在 2017 年进行,辅导老师有两人,其中王茜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的实验技术员、李红良妻子的好朋友、是李红良担任所长的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成员,熊曳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老师。
2020年09月16日,卷入“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赛三等奖”风波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于9月15日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李红良是前述两名小学生之父。针对网传职务变动信息,李红良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需要联系党委宣传部了解情况;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需要发公函采访。基础医学院人才人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不方便回答”。
李红良教授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他经常鞭策自己,能够取得现 在的成绩,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的共同奋斗,就没有今 天的一切。(武汉大学工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