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4 00:19
李致忠,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同年,供职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国古代书籍史》 《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古书版本鉴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论》《肩朴集》等专著,在海内外本领域有较有影响。现为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规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编委会主任。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中国仅图书馆系统即收藏古籍2750万册,其中善本250万册。根据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现存古籍善本中传世孤本有45000余种,准孤本(仅存两部)约4100种。这些珍善本古籍中,有许多亟须抢救,同时,出于保护古籍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较低。基于中国古籍保护现状,文化部、财政部会同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提出启动兼顾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中国再造善本工程”项目。 2002年7月,由文化部、财政部主持,在北京召开“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规划指导委员会、编纂出版委员会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李致忠说:“过去私人藏书秘不示人,意在珍惜自己的藏本。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藏书通过各种渠道大部分裒辑于各级各类图书馆,但珍贵善本仍是不能随意借阅,其意仍是要加强保管,使其能够传诸久远,可持续使用。这些都是好意,但其法则偏于保守。当今世界的图书保护有两条途径:一是改善藏书环境、原本脱酸、照原样修复,这可以称之为原生性保护;二是缩微复制、扫描复制、照原样影印等,这可以称之为再生性保护。这样做,原书是可以因不流通、少流通而得到保护了,可仍不便于学者披阅,读者还是不满意。政府斥巨资仿真影印存世珍稀古籍善本,则既是积极保护,又可广泛利用的两全之法。这种办法既能将那些就已绝版而有传世孤罕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永无失传之虞;又可广泛传播便于披阅研读,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宏远目标。”
《中华再造善本》以“一传本、二扬学”为选书基调。鉴于古籍传本越古越稀的事实,又提出了“宋元从宽,明清从严”的遴选原则。选出唐、宋版本424种,金、元版本326种,共750种,作为一期选目。明清时代的选目,即二期选目也已几经推敲,基本定稿。另外,还选择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列入再造之内,以体现多民族共铸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实。两期选目总为1300余种,规模已十分可观。编纂分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凡五编。每编所选书目按传统的经、史、子、集、丛类归。五编中每书之布局,则以《中华古籍善本书目》各书排序为准。《中华再造善本》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已经印制了400种,发稿550余种,将要在“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展示的为150种。
李致忠表示,海峡两岸同胞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日渐密切,在古籍善本的保存、传藏与相互交流上也应更进一步,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丰富、完善相关机构藏书,造福两岸人民。择选周严、制作精美、装帧典雅、规模宏大、富于“中国气派”、兼具文献文物价值的《中华再造善本》,必将嘉惠两岸学林,繁荣两岸学术,大大推动两岸在古籍保存保护、研究利用方面的对话与交流。
古籍保护迈出“长征”第一步
李致忠长期关注中国古籍保护,一直对古籍保护形势严峻的现状忧心忡忡。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的《关于中国古籍形势严峻,亟待普查保护的提案》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7年文化部于2月28日至3月1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邀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厅(局)长及图书馆馆长来京莅会,讨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2007年8月3日,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当天举行的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会议宣布,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等57家试点单位,将从普查、藏品分级、修复、库房改造、寄存等5方面对古籍实施保护。同一天,由66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李致忠被聘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八大趋势
1、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这首先是由资源本身的多元化决定的,现有文献信息资源除了传统的印刷型载体外,还有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其次是由读者的需求决定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来馆读者还是网络读者,都要求在一个地方即可查到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这就要求文献信息管理由传统的“多站式”向“一站式”发展。李先生说:“这就好比去医院看病,挂号、就诊、交费、取药这些环节如果是分散在不同的楼层,就需病人跑来跑去,要是综合在一起就方便多了。”所以只有整合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才会更主动、更方便。
2、为读者提供有效、快捷的参考咨询。传统的参考咨询主要为来馆读者提供服务,它要求咨询人员是多知多懂的复合型人才;为网上读者服务则需虚拟参考咨询。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异步咨询和同步咨询两种,异步咨询主要是使用电子信箱回答读者的疑问,这在中国已开始使用,同步咨询需要音频、视频技术的支持,中国尚未开始,但它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3、开展个性化服务。英国的图书馆常常是每位馆员负责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定时为他们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细化比传统的服务对馆员的要求更高,读者这方面的需求也在加速中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进程。
4、建立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传统的图书馆要求馆员是博闻强记、具备一定检索能力的杂家,现代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则要求馆员在此基础上还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惟有如此,服务才能真正到位。
5、对读者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图书馆提出对读者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传统图书馆是教读者使用目录索引进行检索,现代图书馆引入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必然要求读者学会使用电子查阅工具。
6、资源共享。美国有几家、几十家图书馆形成的图书馆联合体,还有联合体与联合体之间再结合形成大的综合联合体,使资源达成共享。中国图书馆不发达,资源有限,地域辽阔而又人口众多,进行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显然更合理。
7、继续研究信息资源保存问题。如何保存数字信息资源,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图书馆发展研究院已开始就“网络资源的采集、整合、保存、利用及相关政策”这一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8、确立以读者为主导的图书馆评价体系。西方发达国家以读者为主导的图书馆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个人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李先生认为这种评估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是中国应该学习的。中国在这方面也开始尝试,如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等。
丛书面世
2018年12月,大气端庄的《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丛书前天摆进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层的嫏嬛书房。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编委会主任李致忠说,编委会恪守“选目精要,选本精当、制作精善”的“三精”原则,重新还原出版古籍善本,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触摸原典、阅读原典、继而收藏原典。
出版《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古书版本学概论》《历代刻书考述》《宋版书叙录》《古书版本鉴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论》《古籍版本知识500问》《三目类序释评》《肩朴集》等专著。整理出版古籍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