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14:10
李远哲,1936年11月1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
1936年11月19日,李远哲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
1943年,进入台湾省新竹市国民小学就读,在校期间担任校棒球队及乒乓球队队员。
1949年,进入台湾省新竹中学,在校期间担任校网球队队员,并在学校乐团吹长号。
1955年,保送进入台湾大学化工系。
1956年,转入台湾大学化学系。
1959年,从台湾大学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学士论文由郑华生(Hua-sheng Cheng)教授指导,研究用纸电泳分离锶与钡;同年,入学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硕士班。
1961年,从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硕士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由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导,研究温泉沉积物矿质北投石(Hukutolite)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之后留任台湾清华大学担任助教一年,跟从C.H. Wong教授,分析tricyclopentadienyl samarium的X线结构。
1962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博士论文由马汉(Bruce Mahan)教授指导。
1965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劳伦斯国家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67年2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在赫施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教授处从事博士后研究。
1968年10月,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及佛兰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助理教授。
1971年10月,晋升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副教授。
1972年,返台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半学年。
1973年1月,晋升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1974年,返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化学系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同年,成为美国公民。
197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数理组第十三届院士。
1986年,与美国哈佛大学赫施巴赫教授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波拉尼(John C. Polanyi)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接替他的老师吴大猷教授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9月,应行政院连战院长邀请入阁,担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召集人,任期直到1996年12月教改会解散。
1997年12月2日,委员会完成阶段性任务解散后卸任。
200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006年10月19日,“中央研究院”院长任期届满后卸任,由翁启惠接任。
2007年10月9日,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李远哲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李远哲在博士期间研究电子激发的碱金属原子的化学离化过程(chemiionization processes of electronically excited alkali atoms)。在此期间,李远哲逐渐对离子—分子间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动力学(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应动力学(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产生兴趣。
李远哲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激光化学等物理化学领域均有杰出表现,尤其交叉分子束技术的研究,独步全球,开创了化学动态学的新领域,阐明化学反应途径与机制。
1994年李远哲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对内主张扩大学术视野,整合学术资源,创造公平、合理、有活力的研究环境;对外主张推动学术合作,强化国际交流。 具体的措施是:釐定国家整体科技政策,募集杰出人才基金,培育优秀人才,延揽海外杰出人士回台湾从事尖端科技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等。
2002年,李远哲担任台湾行政院首席科技顾问,他认为高等教育成效不理想,于是提议增设高教审议委员会,随后并担任委员会召集人,将教改重心从中小学转至高等教育。2005年,李远哲主持会议,公布五年五百亿获奖学校。
李远哲的父亲李泽藩,1907年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武昌街,是一位画家与美术科系的老师;他的母亲蔡配是一位小学教师,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县梧栖镇;他的哥哥李远川,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系教授;他的弟弟李远鹏,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在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任教多年,并被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兄弟三人(李远川、李远哲、李远鹏)都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远哲与太太吴锦丽(BerniceWuChin-li)在小学时相识,他们育有两儿一女:长子Ted(1963年出生,新闻业)、次子Sidney(1966年出生,医生)、长女Charlotte(1969年出生,社会学家)。
李远哲“是好人,但也会做坏事”, “没有领袖风格,只能做科学”,不应把他(李远哲)“捧上天”。(李敖在2005年出版的书籍《李远哲的真面目》中评)
李远哲为人温恭敦厚,治学严谨踏实,服务人群,任劳任怨;其道德、学问、事功洵足以表率群伦,对于母校(台湾大学)、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均有重大贡献。(台湾大学评)
李远哲对化学动力学研究有卓越的成就,除领导学术研究外,更推动台湾科学扎根,并积极从事教改,于人类学术之进步及台湾教育的奠基厥功甚伟。(台湾交通大学评)
李远哲将其1986年所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证书及奖章,捐赠给台湾历史博物馆,于常设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