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9 09:23
李道平:清代经学家,字遵王,一字远山,号蒲眠居士,又称涢上先生,湖北省安陆县人,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嘉庆戊寅年(1818)举人。
李少年时,“受文法于刘次白鸿翔先生”。刘次白曾从师于窦东的皋、程秋农,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后在江东做官。李道平是“师门授受,具有渊源”。“他读书不同寒暑,食则以书佐席,且食且览,日无虚晷,因积弱患劳嗽,遂成呕血症,每呕必旬日始瘥,虽寝疾犹沉吟不辍。”他还是孩童时,便对宋代三苏父子以及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文章,就读得透熟。
1804年,李道平因母亲去世,父亲不再娶,开始担当家务。父亲“善病”,他“手调医药,一不假人,四十年如一日”。李道平因此长于岐黄之术,成了良医,曾治好不少人的病。
1808年,李道平考中秀才。次年课试优等,得到官家“食饩”(补廪)。1813年,膺举嘉庆癸酉科拔贡,获候选直隶州州判。1818年,他中嘉庆戊寅恩科第41名举人,获拣选知县。随后,连续参加了七次会试,虽然五次都得到房官的荐卷,但都没有被录取。1832年,他终于登上了道光壬辰恩科会试中明道榜进士,挑取国史馆誊录官。不久,以教谕衔回家,等候实授。
李道平倡修安陆元朝进士、元儒开山赵复江汉先生生祠,收授生徒,讲习其中。他博通经史,特别精研《周易》,认为汉儒解易,古义犹存,易学旧用王弼注,论象数不及汉儒之确,论义理不及宋儒之醇,酷爱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他参照清儒惠(栋)、张(惠言)之学,将自己研究所得,撰成《周易集解纂疏》36卷。后编修王懿荣奏请以当代人所著诸经疏义,颁行学宫时,〈纂疏〉名列第一,公认是疏注〈易经〉较好的书,被刻入〈湖北丛书〉。江苏学政王先谦,又校刻于湘南思贤书局,同时撰序称许:“后之究心汉易者,必以是编为先路之导。”
李道平在安陆,“专心讲学,信从益众,著作等身”。撰有:《易筮遗占》、《诗旨述三》、《四书外义》、《读经款启录》、《读史款启录》、《款启余录》、《安陆文献考》、《郧小纪》、《丧礼从宜》、《理学正传》、《有获斋文集》、《安陆县志补刊》、《壬辛赋存》、《有获斋试律》、《四书时文录》、《春秋经义》等。其中〈易筮遗占〉一书被收入《湖北丛书》刊刻。金坛冯煦称颂他的著作是:“不是古而非今,不举一而废百,无攻击抵排之习……靡不成不朽之业。”
《安陆县志》自康熙以后,经历了100多年没有重修。杭州蒋炯以慈溪儒学训导来德安府经历,收集了许多资料,但“书削稿而未成”。李道平“取其稿之阙者补之,未完者删之,伪者订之,厘为三十四卷”(此据《有获斋文集》。然《悬志》及《崇祀乡贤录·礼部奏》,均称三十卷),是修得较好的地方志之一。《安陆县志》始事于1817年,完成于1843年,历时26年。李道平始终参与其事,付出了劳动和心血。
李道平长于考据,曾撰《云梦考》、《陪尾考》等。《云梦考》,论证楚国云梦,并非跨越大江南北的两大泽,只是江北的一泽,其误盖出于尚书古文“云土梦作义”。《陪尾考》,论证陪尾山不在安陆而在兖泗,其误出于班固把安陆的横尾山错成陪尾山。他的考据,都有很精辟的见解。
李道平回安陆期间,曾被大学士英和荐为内阁中书。他婉言辞谢,交游者,不仅有李廷锡、尹简樵、王番奚、郑汉三、卓资川等达官人士,还有蔡翁、张翁等工商业者。他和这些人,“为直率之会者十余年矣。每月必会,每会必极饮尽欢,把酒论文,相视莫逆”。他不能做官,无非借酒浇块磊,以文鸣不平,如在《上刘次白师求作赵子祠启》中说:“某计偕北上者数数矣。虽屡膺房荐,一与挑誊,然卒无所成以报知己。清夜扪心,且感且愧。近岁株守里门,丹铅度日,间或啜拾糟粕,用著于编。”
李道平尽管牢骚不少,但仍信守儒家“齐家治国”的思想,从不逾越。他父亲去世,不作佛事,不设道场。他手订《李氏家则》八条,告诫子弟:“一味好清高,必至耗财废业:一味讲脱略,必至荡检逾闲。”他主张使子弟有一技之长,“读书无论成名与否,总要习一事业”,提出要“力胜贫,慎胜祸”,希望子弟谨言慎行,自食其力。
1843年,李道平被选授嘉鱼县教谕。他定出学约,每月给士子讲授,很受学生爱戴。次年8月,病死在嘉鱼任上,年57岁。他临终时,对儿子说:“人生修名,恒与岁时无终极。汝父文章报国,久成虚愿……天若假年,俾成未完之业,则名山不朽盛事,且死无遗憾。其如岁不我与何?”发出一个自强不息,报国无门的文人感慨。
李道平去世后,嘉鱼县弟子给他私谥“端文”,配享该县郑公祠。《嘉鱼县志·儒林续传》为其立了传。
他的著作现存《周易集解纂疏》、《有获斋文集》二种,均藏于安陆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