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8 14:46
李院生,男,1956年5月出生,籍贯内蒙古乌兰察布卓资县,农工民主党党员,大学本科。
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读书。
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任地球化学课程教师。
1986年调到中科院地球化学所从事科研工作。
1995年调入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所工作。
1996年10月开始跑南极,以后的日子里,李院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极度过。
2009年,他带领队员们一起,把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建在了南极冰盖最高点上。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院生
李院生同志不仅是计划的起草人、主要组织者,也是计划的执行人。从起草计划开始就全身心投入,起草制定了14次队、15次队、21次队内陆考察的计划,并认真细致地进行出发前的每一项准备工作。在野外作业期间,胆大心细,遇到最危险的关头都身先士卒。在第15次南极考察中的内陆冰盖考察期间,当时海冰情况不好,他驾驶拖最重一辆雪橇的雪地车走在前面,在过一个潮汐缝、压踏海冰的时候果断加速冲过去;在过俄罗斯站后面的大坡时驾驶雪地车作为引导车,将所有重型雪橇安全送过了超过30度坡度的陡坡。特别是在21次队内陆考察期间,李院生同志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指挥,正确判断情况,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局面,克服了负载重、人员心理波动、队员在接近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时发生的急性高原反应、气候恶劣、设备故障等等困难,果断启动国际紧急救援将病人送至安全地点,在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支持下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冲击冰穹A最高点的任务,并带领内陆队整编队安全返回到中山站。本次内陆考察行动的成功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李院生同志在这项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荣立国家海洋局二等功,并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接见。
李院生同志主要从事南极冰盖雪冰化学过程与冰芯气候记录的研究,他作为负责人承担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二申请人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承担了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调查任务,并以现场科考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多次南极现场考察科研任务。
在中国首次埃默里冰架考察中,他带领队员建立了中国埃默里冰架冰川学观测系统,钻取了302米冰芯,是至今为止国际南极冰架研究中获取的最完整、质量最好的一支冰架冰芯,开辟了中国南极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他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南极内陆冰盖雪冰研究野外工作方法、雪冰化学痕量分析采样容器的实验室清洗程序和野外取样规程、低温冰芯实验室冰芯切割规程和分样方法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规范。建立起了洁净的冰芯切割实验装置。建立了中山站-Dome A路线标识系统、采集了系统的表面雪样、首次实测获得了冰穹A最高点-58.4℃测量值、统计了路线雪丘数量、在冰穹地区钻取了数支浅冰芯等。采集了2个航次的内陆冰盖和1个航次的低层大气样品和雪层中大气样品分析,获得了氟里昂、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和大气中CO2的碳稳定同位素的全球纬度分布图谱,得出一个重要发现是南极冰盖低层大气中氟里昂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且高于中低纬度区域10%,该成果已发表在2001年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李院生还充分利用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基础条件,先后与日本、美国等国的冰川学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李院生是几个国际极地科学计划科学委员会成员,如SCAR新推出的南极冰下湖(SALE)计划和国际冰芯科学协作组织(IPICS)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