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11:02
李雪三(1910年10月14日—1992年12月22日),男,原名李育林,河南修武人,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共和国开国将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的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著有《新四军3师8旅的成长与发展》、《回忆两淮战役》等回忆录,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军后勤政治工作的回顾》和第39军军史的编写工作。
1910年10月14日,李雪三出生于河南省修武县周流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起读书,15岁考入焦作卫辉中学,半年后又考入洛阳省立第四师范。
1928年,春在郑州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第26路军任排长。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第3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后任红15年团第73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36年12月,任红15军团政治部统战部部长。翌年2月被派往陕南抗日第1军任军政治委员,后任红15军团警卫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警卫营教导员,第687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344旅独立团政治委员,冀鲁豫支队第1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平型关、町店、张店、讨伐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等战役战斗和开辟豫北、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盐阜区反“扫荡”及合德镇、陈家港、阜宁、两淮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穿越苏鲁冀热辽5省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政治委员,第2纵队第4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攻打长春、保卫四平、三下江南、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1952年1月,担任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总团长,率6个分团170名代表回国向祖国人民汇报,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2年8月起,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顾问。
1977年9月,任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筹建小组组长,负责筹建后勤学院。
1978年初至1982年任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雪三同志历任红五军团四十一师政治部技术、三十八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宣传干事、宣传科长,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军团政治部统战部长,陕南“抗日第一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和围攻赣州、水口、漳州等战役,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和东征、西征等战役。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立场坚定,不怕牺牲,坚决拥护和宣传党的正确路线,为红军部队的思想建设、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壮大红军力量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李雪三同志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警卫营政治委员,六八七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二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三师八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和中解村、张店、盯店、“讨伐石友三”等战斗。在山西中解村阻击战中,他率部与日军激战,胜利完成任务,受到上级表彰。在开辟苏北盐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率领全旅官兵经过五十多天的激战,粉碎了日军疯狂的大“扫荡”,指挥了强攻陈家港、合德镇以及解放阜宁、淮安和淮阴等战斗。在开辟和坚持冀鲁豫根据地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为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李雪三同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四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九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攻克通辽、池南、白城、齐齐哈尔战斗和建立西满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和夏、秋、冬季攻势。其间,他领导部队开展的立功运动和“忆苦三查”运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战斗意志。在辽沈战役中,率部首战义县、主攻锦州、会战辽西、解放沈阳,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威力;在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中,领导部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指战员胜利完成战斗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李雪三同志历任第三十九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部首批入朝,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阵地坚守防御作战。在参加云山战斗的指挥中,一举歼灭美伪军四千余名,创造了中国军队首战美军并取得胜利的记录。在第三次战役中,协助军长制定突破临津江、攻战汉城、水原等地的战斗,创造了取胜老秃山战斗的战例。他参与组织领导志愿军后勤保障的政治工作,为建立“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1952年1月,他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团长,率团先后在国内作巡回报告五千多场,广泛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6年10月,李雪三同志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领导了军队后勤政治工作。1977年12月受命复建后勤学院、并任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指示,经常深入总后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和指导后勤学院教学改革,培养后勤现代化指挥和管理人才,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李雪三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李雪三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雪三将军长期战斗在政治工作的领导岗位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军队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宏伟大业,奋斗了六十多个春秋,贡献了毕生精力。李雪三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为革命建立的功勋将永载青史。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将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去怀念和学习。
《盐阜区整风大会》(1943年)
《张爱萍将军作整风报告》(1943年,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九旅旅长张爱萍在苏北整风会议上)
《盐滩之战》组照(1943年5月,新四军攻克苏北陈家港战斗纪实:“张爱萍师长指挥战斗”、“战士勇猛冲锋”、“指战员对敌发起总攻”、“敌指挥所被打着火”、“敌伪缴械投降”、“军民抢运食盐”)
《合德镇战斗》组照(1944年于苏北“突围之敌被击毙”、“敌寇缴枪投降”、“打扫战场”)
《山东人民欢迎新四军北上》(1945年日本投降后)
《新四军通过河北霸县运河大桥向东北挺进》(1945年9月)
《新四军通过古长城冷口进军东北》(1945年9月)
《东北野战军通过巨流河大桥向沈阳进军》(1948年9月于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二纵队入关作战》(1948年11月)
《第四野战军经过湘西向广西进军》组照(194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