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7 09:51
杏园是常家庄园最早的园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晋中榆次区内。
常家于110多年前的光绪五年北祠堂落成时,在杏园修筑了杏坛,请孔子塑像供于杏坛上,并取名杏园,以寄托家族多孔圣的敬仰。从心境取意和寄情上讲,杏园有三层含义:一是崇尚儒学尊奉孔子,因为孔子当年在杏林讲学开创了儒教,二是杏花开于二月,报春最早,正好是各地举子赴京会试之时,故杏花又名“及第花”。三是相传东汉末年名医董奉为人看病不收分文,只让患者家属在他门前栽植杏树为报;年久成林,董奉也以其医德被尊为仙人。
建筑结构
从整个杏园的建筑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建造它时。进入大门后的两侧小院分别为“松师”、“梅友”,喻园主崇尚松柏的挺拔、梅花的高洁;东西两侧各二十八间的长廊,廊壁上镶嵌了56方清代名家名联,供游人在散步中时时习咏。长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望亭,与杏林四角的小亭相互呼应,体现出主人幽雅清新的情趣。园中四角的四个小亭上,分别镶有“披风”、“枕霞”、“景星”、“庆云”的匾额。披风、枕霞——反映出主人寄情山水、向往淡泊宁静生活的心境;景星——天空代表了祥瑞的星座,相传舜治天下,有景星显现于空中。庆云——五彩祥云;相传尧帝时,天空出现庆云;以上两词均为对圣君治理国家、人民盼望盛世升平的愿望。
花架下这块形状乖巧的巨石叫“虎皮石”,上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八个字。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格言,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真人不露像、露像非真人”的意思。它表达了常氏子弟的文人情结和品格,和追求一种超然事外的道德休养的情趣。
游廊中的联帖
游廊中的联帖,其中为世人熟知的有刘墉、左中棠、纪晓岚、林则徐、曾国藩、曾国荃、康有为、梁启超等,还有山西名士傅山、祁隽藻,赵铁山等名家作品。这里,我们要提一下常家庄园建筑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常氏作为儒商世家,广为收藏历代名人名家的墨宝并将其溶入建筑之中。如我们进堡门见到的宋代欧阳修和苏东坡的“二亭双绝”帖,还有雍和堂清初书画名家恽寿平画跋帖。可园唐诗笔意帖等共有八处名帖。
相传孔夫子讲学论经于杏林之下,常氏先人为了激励后辈努力学习儒家文化、感悟儒家思想,在杏园的槐荫树下建筑了杏坛。长者们常常来此不懈地对晚辈们进行教诲,后来便有了“常威梦圣立大志”的故事。(详见杏坛说明)坛台下四周工艺精湛的四幅石质浮雕,分别是孔子“周游列国”、“论穆公霜”、“杏坛讲学”、“学琴师襄”的典故。 周游列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割为许许多多的小国家。当时一些学有所成的“士”,为了发挥自己的才学,得到各国君王的重用,纷纷游说于列国之间,在民间或王室讲述自己的学问。其中比较成功的有韩非、李斯、苏秦等人。孔子也不例外,也带领了他的弟子们。四处进行讲学。但遗憾的是,他的学说始终没能得到列国君主的欣赏。 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未能得到重用;回到鲁国后,仍没有受到重视。于是他干脆不再想做官的事,每天在杏坛谈琴论道,向弟子们讲述“诗、礼、乐、易”。所以杏坛便被尊为孔子授学立教的第一圣地。由于孔子讲学的地方种满了杏树,人们便把它称为“杏坛”,后来,杏坛就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理想的代称。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子贡在他的陵墓周围种了许多楷树,而当时在河南的周文王陵墓前则种满了模树,因为二人都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典范,所以后人便以“楷模”作为人们崇尚学习的对象的代名词。
论穆公霜——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见到孔子。景公问:“秦国过去很小,地理位置又那么偏僻,但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秦过去虽弱小,但其志向远大、法度严明,又能知人善任。比如它能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然后委以重任。由此看来,秦称王也是可以做到的。”景公听后,表示信服。 学琴师襄——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孔子29岁时,向师襄学习弹琴。师襄教授了孔子一首乐曲,问他是何人所作。孔子长时间反复练习弹奏,直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进而领悟到他的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佩服,并且告诉他,乐曲的确是文王所作,名叫“文王操”。
镶雕于北墙的五面影壁,雕工精细、寓意深远。
八卦影壁
“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是易经的根本原理;而八卦图则是中国“玄学”的首要课题;在中国,用太极八卦图做影壁是非常罕见的。北墙正中的八卦影壁,中间是“八卦图”,八卦,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它与杏园的正门相对,意蕴深奥,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难以穷尽其深遂的内涵。但从它所处的位置上,明白地表达了主人的造园宗旨,就是观象而系理,从大自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四季更易中,去领悟万事万物变迁的哲理和人生真谛。
花墙影壁
两侧这四个制作精美的砖雕壁挂,构图精美、形象生动、做工细腻;俗称“花墙”。 花墙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基本图面,辅以楷、草、纂、隶四种不同字体题书的《四时读书乐》诗,形成了四幅构图完美、极具欣赏和品读价值的写意工笔画。我们赞叹这些巧夺天工的、堪称艺术精品的影壁作品的同时,不难体会出当年制作它的主人所具有的高雅情操和艺术鉴赏水平。
这四个插屏型的壁挂,一对为夔龙图案插架,一对是草龙图案插架;砖雕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所以我们又称它为四时插花画屏影壁。四时影壁与位于正中的八卦影壁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使杏园的文化气息顿然生色。民间园林影壁在制作中往往寄予了对应的乡土民俗文化寓意,如在这幅“秋景图”菊花的图案上,就雕刻着一只做工精巧的猫和展翅的蝴蝶,它取谐音“耄耋”之意,寓意祈望庄园的主人益寿延年。在这幅“夏景图”上,则雕刻了莲花、白鹭和菖蒲图案,取谐音“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之意。据传此影壁为清道光年间主人从扬州带回,所以又显示出江南水乡明秀清丽的特色。
四时影壁诗
春景书(楷体)夏景书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新竹压檐桑四周,小斋幽敞明朱曦。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尽落萤入帏。 近床赖有短檠在,来对读书功更倍。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秋景书冬景书
庭前昨夜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江空木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其吾。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诵记莫遣韶华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地炉茶鼎烹活火,一轻足称读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