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先生与中国

更新时间:2023-08-30 15:05

《杜威先生与中国》是胡适所著作品,出自于《胡适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杜威先生今天离开北京,起程归国了。杜威先生于民国八年五月一日——“五四”的前二天——到上海,在中国共住了两年零两月。中国的地方他到过并且讲演过的,有奉天、直隶、山西、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十一省。他在北京的五种长期讲演录已经过第十版了,其余各种小讲演录——如山西的,南京的,北京学术讲演会的,——几乎数也数不清楚了!我们可以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

我们还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这句预言初听了似乎太武断了。但是我们可以举两个理由:

第一,杜威先生最注重的是教育的革新,他在中国的讲演也要算教育的讲演为最多。当这个教育破产的时代,他的学说自然没有实行的机会。但他的种子确已散布不少了。将来各地的“试验学校”渐渐的发生,杜威的教育学说有了试验的机会,那才是杜威哲学开花结子的时候呢!现在的杜威,还只是一个盛名;十年二十年后的杜威,变成了无数杜威式的试验学校,直接或间接影响全中国的教育,那种影响不应该比现在更大干百倍吗?

第二,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

(1)历史的方法——“祖孙的方法” 他从来不把一个制度或学说,看做一个孤立的东西,总被他看做一个中段;一头是他所以发生的原因,一头是他自己发生的效果;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这个方法的应用,一方面是很忠厚宽恕的,因为他处处指出一个制度或学说所以发生的原因,指出他历史的背景,故能了解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故不致有过分的苛责。一方面,这个方法又是很严厉的,最带有革命性质的。因为他处处拿一个学说或制度发生的结果,来评判他本身的价值,故最公平,又最利害。这种方法,是一切带有评判(Critical)精神的运动的一个武器。

(2)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方法,至少注重三件事:(一)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二)一切学说理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三)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来试验过。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第一件,——注意具体的境地——使我们免去许多无谓的问题,省去许多无意识的争论。第二件,——一切学理都看做假设——可以解放许多“古人的奴隶”。第三件,——实验——可以稍稍限制那上天下地的妄想冥想。实验主义只承认那一点一滴做到的进步,步步有智慧的指导,步步有自动的实验——才是真进化。

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杜威先生虽去了,他的方法将来一定会得更多的信徒。国内敬爱杜威先生的人若都能注意于推行他所提倡的这两种方法,使历史的观念与实验的态度渐渐的变成思想界的风尚与习惯,那时候,这种哲学的影响之大,恐怕我们最大胆的想象力也还推测不完呢。  

因为这两种理由,我敢预定,杜威先生虽去,他的影响永远存在,将来还要开更灿烂的花,结更丰盛的果。  

杜威先生真爱中国,真爱中国人;他这两年之中,对我们中国人,他是我们的良师好友;对于国外,他还替我们做了两年的译人与辩护士。他在《新共和国》(The New Republic)和 《亚细亚》(Asia)两个杂志上发表的几十篇文章,都是用最忠实的态度对于世界为我们做解释的。因为他的人格高尚,故世界的人对于他的评判几乎没有异议。(除了朴兰德(Bland)一流的妄人!)杜威这两年来对中国尽的这种义务,真应该受我们很诚恳的感谢。  

我们对于杜威先生一家的归国,都感觉很深挚的别意。我祝他们海上平安!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很快加入《新青年》编辑群体,在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他在哲学、文学、史学等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曾影响一代青年学子。在思想、教育及文化界是公认的知识领袖。抗战时期,曾任驻美大使,战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后,寓居美国,1958年就任台湾“中研院”院长。在政治上,坚持用和平改革的方式,走民主自由之路,对国民党当局,既有批评,又有辩护。1962年逝世于台北。编者简介耿云志,辽宁海城人,1 9 3 8年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胡适研究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著述二十余种,发表论文和文章200余篇,有多篇被译成英文,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所做胡适研究,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所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一书,已在海外出版英文版。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多卷本的《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