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11:58
杜子孚(1916年-1942年6月19日)(概述图来源:[1]),原名杜兰友。山东省宁津县人。1935年,杜子孚就读于天津第一师范,同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津南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后任南皮县站委会主任。1939年任中共冀鲁边第二地委副书记。1941年任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2年6月19日在反日军“扫荡”战斗中,在东光县四柳林一带受敌包围,英勇牺牲。
杜子孚,原名杜兰友,1916年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后郑庄(今属山东省宁津县)一个农民家庭。他9岁在小学就读,15岁考入河北省南皮县立第二高小,学习非常刻苦。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联络进步学生到乡下集镇,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4年,杜子孚考入天津第一师范。家里卖掉了3亩地,供他继续求学。在校期间,由于受到进步教师和革命书刊的影响,他的思想更加倾向革命,开始从事共产党领导的秘密活动。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迅速波及天津。天津学生、市民发起对“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爱国运动。爱国生走向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抗日救亡,停止内战。杜子孚作为学生运委员会成员,顶着刺骨的寒风,深入大街小巷,四处联络,奔走呼号。他曾向居民借来一条板凳,便站在上面发表演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动极为恐慌,出动军警镇压,并企图逮捕进步学生。危急关头,一师组织把一批进步学生疏散到农村,杜子孚也在这时返回家乡。他不心在农村呆下去,一个月后又考入泊镇省立第九师范学习,继续从事生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子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冀鲁边区工委的指示,组织成立南皮县战地动员委员会,担任主任一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打击恶霸地主,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投入抗日斗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建立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创了南皮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1938年,杜子孚任南皮、东光等县县委书记。日军大搞“绥靖”政策,抗日斗争日趋艰苦。他不仅自己不畏艰险、舍身为国,还动员父亲当掉家中的土地支持抗战,并让父母、兄嫂、妻子等亲属参加收藏文件、送信、传递情报和印刷文件等工作,为抗日竭尽全力。
1939年至1941年,杜子孚先后调任冀鲁边区第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长、第二地委副书记、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所到之处,他都埋头苦干,功不自居,在艰苦险恶的条件下,领导当地军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在战争环境中,《共产党宣言》和《论持久战》是他最喜欢的两本书,一有空闲便取出研读,从中级取养分,指导自己的工作。1941年,杜子孚调任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2年夏,日军集结重兵对冀鲁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粉碎日军企图消灭抗日根据地的狂妄野心,冀鲁边区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扫荡”作战。6月18日,杜子孚带领机关干部和警卫连100多人,与敌周旋转移到东光县大单家村。次日拂晓,3000多日军对单家村实施“铁壁合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杜子孚镇定自若,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奋力突围。冲出村子后,当他率队顺着通往砸桥的一条通道向见津河方向猛冲时,又遭到日军伏兵的堵截。杜子孚带大队向西北方向边打边撤,当撤到东光县四柳林地带时,部队子弹打光,且又陷人敌人团团包围中,生死关头,杜子孚率领战士们勇敢地冲向敌阵,与疯狂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拼杀中,杜子孚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42年6月19日,率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百余人,与敌周旋转移到东光县大单村时,被3000多日军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镇定自若,沉着应战,并组织突围,给敌人以严重杀伤。后率队突出重围转移时,又被敌团团围住。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1937年9月18日,日军占领泊镇。杜子孚辍学后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在杏行村筹建南皮县战委会。不久南皮县战委会正式成立,杜子孚任战委会主任。战委会成立初期,南皮县各种封建势力拉队伍,占地盘,各树一帜,国民党地方政权压迫百姓,革命工作很难开展。战委会机关不能进城,只能设在董村(后搬到黑龙村)。杜子孚多在乡下活动,他积极动员开明仕绅和上层人物参加战委会和捐献枪支,筹建抗日武装。对危害革命、抗拒参加民族统一战线的顽固派和恶霸地主,则号召百姓抗捐税、抗地租与之斗争。经过他的积极工作和大力宣传,刘连庄的王老六、杏行村的张庆胡、大字庄的王国文、大祠口的张加云,以及张大庄、砥桥街等村的开明绅士积极献粮筹款,捐枪出人参加抗日。他先后在董村、前后印头、芦尖庄、凤翔家等村发动贫佃农,唤起民众,打击地主恶霸,争取了中间力量,开创了南皮县抗日斗争的局面。
2014年9月,杜子孚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