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3:42
1938年10月11日,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和奉河南省委之命由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游击“先遣大队”在杜岗胜利会师,召开豫东特委扩大会议,整编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史称“杜岗会师”。
1938年2月初,彭雪枫同志肩负着“积蓄力量,训练干部,组建部队,联系地方实力派,争取友军共同抗日,建立党的组织和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光荣使命,由武汉到达确山县竹沟镇。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精神,决定由彭雪枫以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和临汾学兵队毕业生为骨干,在竹沟镇开办军政教导大队,对抗战青年和流亡学生进行培训,传播抗日救国道理。于是,河南、山东、湖北,特别是豫南各地的青年学生、工农群众纷纷来到竹沟镇,学习抗日救国道理。在两期的培训中,先后毕业学员800多人,分别走上华中各地的抗日战场。
1938年6月,河南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徐州失守后,国民党当局纷纷向西撤退,开封及豫东大片国土陷入敌手。面对日寇的疯狂进犯,蒋介石下令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顿时,滔滔黄河水奔腾而下,豫东、皖北变为泽国,广大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38年7月,为了进一步打开豫东抗战局 面,配合西华、睢县、太康等地的抗日游击战争,河南省委决定由肖望东同志率抗日先遣大 队 70 余人,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从竹沟镇出发到豫东敌后开展工作,发动敌后游击战争, 到达西华。
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 支队直属队和第二大队 380 余人,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经过蚁蜂店、遂平、界牌集、上蔡的黄馆集、西华的砖桥等地,经过 7 日的长途跋涉,到达西华。当时,西华县是豫东抗日力 量发展较快的地方之一,抗战之初,西华地方党通过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组建了一支拥有 3000 余人的抗日武装。
10月8日,彭雪枫、 张震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肖望 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和吴芝圃率 领的豫东游击第三支队,在西华 县杜岗村胜利会师。会师期间,为 了加强整个豫东抗日战争工作的领 导,成立了豫东军政委员会,并调 整了豫东特委领导班子。
10月10 日由彭雪枫主持在西华县城内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豫东特委扩大会 议。会议听取了豫东特委工作报告、 西华方面工作报告、睢杞军队工作报告和豫东统战工作报告。在统战工作中,指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加强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期间,安排了大批军 政干部留在西华坚持后方根据地的工作。在共 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影响下,在共产党 的教育帮助和民众抗日热情的感召下,当时的 西华县长楚博毅然投入了党的怀抱,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经彭雪枫介绍,发展楚博为 中共特别党员,这对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起到 很大作用。按照当时部署,西华县抗日自卫军除部分指战员加入新四军游击支队外,绝大部 分武装留下坚持后方的对敌斗争使西华的抗日 烽火越烧越旺。后来,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建立 后,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陆续地加入了新四军 游击支队。
10月11日,召开了胜利会师和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大会,统一整编,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为政治部主任。支队下设三个大队。这一历史事件在新四军军事组织史上称为“ 杜岗会师 ”, 它对中原地区抗战斗争胜利发挥重大作用。
新四军游击支队迅速发展壮大,后被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在8年的抗战中,新四军第四师消灭日伪军6万余人,牵制了日寇大量兵力,收复了广大国土,拯救了敌占区人民,建立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1992年4月,杜岗会师纪念碑动工修建,经过18个多月的工作,纪念碑以及附属建筑于1993年10月全部落成。
“杜岗会师纪念碑”碑高19.38米,台阶分为两层,一层为10级、二层为8级,象征“杜岗会师”发生的时间1938年10月8日,正面镌刻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亲笔题写的“杜岗会师”碑名;东侧为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写的“抗日先锋,万古流芳”八个遒劲大字;西侧的隶书体碑文向人们讲述着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
2006年,杜岗会师纪念碑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杜岗会师纪念馆”位于杜岗村东南角,始建于1994年,2014年扩建,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先后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周口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周口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