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状含铁建造

更新时间:2023-06-02 10:01

在前寒武系岩石中发现的细条带状硅质赤铁矿矿床,呈层状单元分布,厚数百米,延续可达150千米。主要由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的燧石和一种或几种富铁矿物(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或硫化物)薄层组成。

释文

单层厚可达几厘米,层内又显毫米级的层纹。薄层和层纹之间以及其内部,往往由物质成分的突变和渐变,显示递变层特征。可能是由于稳定浅水盆地中细小岩屑沉积期间的有机化学作用形成的,因而是一种同生矿床。在太古宙许多麻粒岩—片麻岩区产有一些透镜状和层状变质变形的条带状含铁建造,规模较小,常同云母片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和副片麻岩共生,它们的原岩组合为浅水石英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变质达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可能形成于早期的陆棚环境,称之为原苏必利尔型(proto-Superior type)。最古老的条带状铁建造产于西格陵兰,围岩为经历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的钙质石英岩和斜长角闪岩,从中已获得了37.7亿年的Pb-Pb年龄。太古宙绿岩带常产条带状含铁建造,同各种变质火山岩、硬砂岩和片岩等共生,在火山岩系中形成透镜体。就世界范围而论,古元古代为条带状含铁建造产出的高峰期,发育于邻近太古宙克拉通边界的古元古代盆地或地槽,主要的发育时期在26亿~18亿年之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赤铁矿变为磁铁矿。元古宙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属苏必利尔型,其中很少会有碎屑物质,多与燧石、白云岩、石英岩、含炭黑色页岩和泥质板岩共生,较少与火山岩共生。走向延伸可达几百千米,并可作远距离对比。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从中太古界(如冀东地区)到新太古界(如鞍本地区、冀东地区)分布区,均产出巨大的条带状含铁建造矿床,呈现出不同于世界各地太古宙地质的显著特色。条带状含铁建造主要分两种类型:阿尔戈马型和苏必利尔型。这两类矿床,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资源,如西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美国的苏必利尔湖、加拿大的拉布拉多、俄罗斯、乌克兰和巴西等地的矿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