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36
条纹小鲃(Puntius semifasciolatus)是鲤科、小鲃属鱼类,又称“七星鱼”、“红眼圈”等。体小,侧扁;吻短而钝;口小,亚下位;唇薄而光滑,下唇紧包于下颌的外表,唇后沟中断;须1对,短于眼径;鳞较大,前胸的鳞片稍小;侧线完全,侧线鳞2-24枚;颜色艳丽;体侧具大小不一的垂直黑褐色条纹。
背鳍iv-8,臀鳍iii-5,胸鳍i-10-12,腹鳍ii-7-8。侧线鳞2224,背鳍前鳞8-10枚,围尾柄鳞12枚。第1鳃弓外侧鳃粑4-5枚。下咽齿2·3·5-5·3·2。
条纹小鲃为小型鱼类。体小(公鱼较小),侧扁。吻短而钝。口小,亚下位。唇薄而光滑,下唇紧包于下颌的外表,唇后沟中断。须1对,短于眼径。鳞较大,前胸的鳞片稍小。侧线完全,侧线鳞2-24枚。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末端柔软。
颜色艳丽。体侧具大小不一的垂直黑褐色条纹。
条纹小鲃喜栖息于平原河川中下游的水渠、田沟、水塘的缓流区中及流动的溪流和支流,以及小湖泊中。适宜温度21~26℃,酸碱度pH6~8,硬度(dGH)4~18°N。活动水层为中层。
条纹小鲃已知分布于红河流域(越南和中国南部)、中国西南部(Chen等人,1991年)和海南省(Kottelat,2001年),并在中国向北延伸至福建省(M.Kottelat pers.comm.2011)。老挝北部和中国南部(云南)湄公河流域的分布可能是由于引种造成的,在其他地方也有引种(Welcomme 1988)。
条纹小鲃常与石鲋类小鱼混游。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为食。
卵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 September 2011——无危(LC)。
条纹小鲃为适应力强、繁殖力高的小型鱼类,在分布区种群庞大而常见。尽管该物种具有广泛的原生地理范围,并已在其他地方引入,但其发生相对有限,并受到物种原生范围内发生的许多威胁的影响,包括水污染和水坝,其范围内的一些地区(如中国台湾)的数量有所减少。
条纹小鲃出现在受污染和水坝影响的地区,但可用信息有限。在中国台湾,由于环境恶化(水污染和栖息地破坏)以及外来鱼类的引入,其种群数量已经减少或在当地灭绝(Lai et al.2008)。
条纹小鲃为中国南方常见河沟鱼类,水族市场上也经常能见到,是常见的饲养观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