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15:40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称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由罗杰斯所倡导,这种咨询方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gers)开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且人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的问题,而无须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个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是首要的,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是次要的,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称之为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这种趋势能够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引起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能力。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罗杰斯认为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意识上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关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态度。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3)人是可以信任的
来访者中心疗法度人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想的,能够自立的和自我负责,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人生趋向,因此可以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人都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是值得信任的。咨询师需要给求助者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生改变,并不需要咨询师进行控制和指导。
(1)经验
罗杰斯对于经验的解释来源于现象场,认为经验就是指求助者在某一时刻的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既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包括没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有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这些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具有被知觉的能力。经验被个体体验、知觉的状况对一个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适应状况非常重要。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个人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3)价值的条件化
每个人都存在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先天具有的有机体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别人的评价的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早期就存在来自于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好评时,这种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当对自己的行为满意,而他人没有感觉满意时,就会产生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
(1)心理失调的实质
自我概念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为了保持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可能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否认和改变自己的价值,但这种改变不符合自己的意愿。
(2)心理治疗的实质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1)关注
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求助者感觉到这种关注,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一对一”的基础上。不论来访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是什么样的,都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对方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尊重是真诚的情感。
(2)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设身处地理解意味着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的情感是被准确理解的。促进性的言语交流必须把重点放在求助者当前的情感和认知内容上,与来访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咨询师要深入了解求助者面对当前问题和处理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就现实问题分析和探讨求助者的处境。
(3)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咂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手、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甚至距离远近也能反映出求助者的内心在信息。
(4)沉默
在很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沉默是金”。咨询中会出现某一个时刻,咨询师和求助者都要考虑所说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言语,任何语言可能都会产生干扰作用,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求助者在什么时候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
来自罗杰斯理论基础的艾根帮助技巧系统(Egan,1975)理论观点认为坦诚交流包括
(1)不固定的角色: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在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样坦率,但是并不把自己隐藏在内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当时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感情。
(2)自发性: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
(3)无防御反应: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
(4)一致性:对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5)自我的交流: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己,咨询师能够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情感。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表现在:
(1)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
(2)把求助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对的人来对待,并且持有一种非评价性的态度。
(3)对求助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并因此表示出对求助者的参考结构的理解。
(4)培养求助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求助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
求助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求助者对待自己的经验是刻板的、固定的。他们对于当前的经验,常常寻找它们与过去的情景有无相似之处,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模式做出反应并感受它,看不到新经验的变异性。对大多数的经验采取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态度对待。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求助者可以流畅地谈论一些自我之外的话题,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
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
如果前两个阶段感觉能被咨询师完全接纳,那么求助者在心理上就会觉得更加安全,在这时的表达就会更为流畅和自由。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很少承认当前的感受,并且对自己的感受不能接纳。
4、求助者能够更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这个阶段求助者能够更自由的表达情感,但在表达情感时很具体、很生动,对现在情感的表达还有些障碍,能够接受自己的某些情感,并能对问题有一些自我责任感,对经验与自我不一致的地方有一些新的认识。
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
此阶段,情感表达更为自由,对情感和个人意义的分化更加明确,开始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能够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他与内部自我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流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想成为真实的自我。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的协调一致
这个阶段,他不在否认、恐惧、抵制那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到已经解除了自我概念中那些对经验的束缚,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感到无比放松。
7、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例如:关注、接纳已变得不太重要
这个阶段几乎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自我内部沟通越来越多,自我体验越来越真实。尝试改变自己从前僵化的个人建构,使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求助者对自我的整合,治疗的领悟会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变得自由、开放。
1、来访者中心疗法体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固定的完整的疗法,希望别人把他的理论发展成为一种试探而不是教条,期望自己的模型能够完善、开放和包容性发展。
2、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咨询者不能把具体目标强加给求助者,应让求助者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
3、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潜在的局限性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者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这种方法限制了自己的反应和咨询风格,只把经历放在反应和倾听上。
4、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治疗理论已经整合到现代心理治疗中,关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等已经变成各种现代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应当成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