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佶

更新时间:2024-04-22 11:59

杨佶,字正叔,辽代南京(今北京市)人,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状元,著有《登瀛集》,《辽史》有传,生卒年不详。

简介

杨佶,字正叔,辽代状元,南京(今北京市)人,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举进士第一,著有《登瀛集》,《辽史》有传。生卒年均不详,据本传,至辽兴宗重熙十五年(公元1046年)尚在世。

生平

杨佶幼年时聪慧过人,读书能自己断句,有见识者认为他是个奇才。成年之后,声名远扬。

统和二十四年(1006),举进士第一,历任校书郎、大理正。

开泰六年(1017),转任仪曹郎,典掌书命,加谏议大夫。

出为易州知州,治理政事崇尚清廉简约,对于征发的指定期限从来信守不误。

入京任为大理少卿。累迁至翰林学士,文章号称无愧翰林身份。

八年(1019),燕地闹饥荒和瘟疫,百姓中很多人沦为流亡他乡的饥民。以杨佶同知南京留守事,打开粮仓,赈济缺粮或断粮之人,贫民卖了子女的计算其受雇做工的报酬赎出之。

宋派遣梅询来贺千龄节,诏令杨佶迎送,多有唱和之作,每每受到梅询的赞赏。又为翰林学士。

重熙元年(1032),升为翰林学士承旨。因遭逢母丧离职,又起复为工部尚书。历任忠顺军节度使,朔、武等州观察、处置使,天德军节度使,加特进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拜为参知政事,兼掌南院枢密使。

十五年(1046),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境内大旱,庄稼都快要枯死了。任职的当晚,天降霖雨,润泽万物。百姓做歌说:“何以苏我?上天降雨。谁其抚我?杨公为主。”

礢阳河水改道,每年成为百姓的患害,便以自己的俸禄造起长桥,人们再也不以渡河为苦事了。及至被召,郡中百姓手扶车辕哭着送行。

皇上亲临清凉殿设宴慰问他,当日除为吏部尚书,兼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上说:“卿今日比之吕望遇文王,有什么逊色的呢?”杨佶回答说“:吕望比臣之遭遇明主晚了十年。”皇上大喜。

当杨佶居相位时,以进用贤能为己任,凡事由自己统管大纲,责成百司去做,人人乐于为之任用。

三次请求辞官回乡,许之,每月拨给钱粮、侍从奴仆,四季派使者问候。卒。有《登瀛集》行于世。

人物评价

《辽史》:然得爱民治国之要,其杨佶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