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敏

更新时间:2023-09-26 15:44

杨子敏(1929-2008)原名杨锡光,笔名泯之、成杨子敏苑。1929年生,河南新安人。中共党员。1944 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某分区宣传队副分队长,某军区文工队副分队长,某纵队文工队副分队长,某军文工团副分队长,某军区文工团创作组组长,某师政治部文化科科长,军委装甲兵政委办公室干事,中国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诗刊》评论组组长、编辑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代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1986 年担任《诗刊》主编。

人物生平

杨子敏,新安铁门人,曾任《诗刊》主编,中国作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

杨子敏1929年生,他从小对文学一直都很痴迷,为读小说,被老师罚过跪、打过手板。但他痴心不改,遇到新书,务必看完而后快。为读《三国演义》,曾多次受到老师的体罚,年少气盛的他竟闹到组织全班罢课,结果老师辞职离校,他也几乎被学校开除,这就是他读《三国演义》所付出的代价。也正是由于这种苦读不辍的执着精神,使他日后成为中国文坛中的一颗明星。

1943年,年仅14岁的杨子敏参加了八路军,因他机敏活泼,被分配到部队文工团工作。他酷爱文学,在演出暇余还创作编剧,后来成为不少报刊的通讯员和特约记者、作协办公室副主任,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中国作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鲁迅文学院第一副院长等职。

1973年,李季从“干校”调回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他打算恢复停刊多年的《人民文学》杂志,并设法将杨子敏等一些同志从“干校”调回,筹备复刊事宜。但是,恢复《人民文学》杂志的报告到以于会泳为首的文化组后,便如石沉大海,, 查无音讯。不久开始批判“文艺黑线回潮”,李季又成了重点批判对象,恢复《人民文学》的计划已告破产,大家只好相互结合,自找题目去搞创作。杨子敏和崔道怡结成对子,到公安战线搜集资料,在他们的积极努力和密切合作下,终于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红石山》的创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当时那种文学艺术极度贫乏的饥荒岁月里,这部长篇小说无疑是给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为此,德国一家出版公司经理还特意访问过杨子敏,打算翻译出版。

1996年,光荣离休。2008年8月2日,杨子敏离世。

历史评价

杨子敏15岁参加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部队担任记者、文化队长,参加了豫西、太原、成都等战役,写了许多文艺作品并立功获奖。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1957 年遭受不公正待遇,下放劳动;“文革”又受迫害。1975 年调入诗刊社,任编辑部主任,为《诗刊》复刊做了大量工作。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主编。他坚定地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忘我地工作。1993 年山西发起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他大力支持,从1993年到2006年的13年间,成功举办四届大赛,多次理论研讨会,出版了获奖作品集、论文集共六本,取得了社会公认的实践、理论双丰收。这期间他一直担任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评委会主任,工作认真,功劳很大。2007 年我去北京看望他,他已有病,还谈到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的事,十分感动。2008年8月2日,杨子敏离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