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0:07
杨弃,陕西汉阴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文化教员,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团政治处锄奸干事,营特派员,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二支队特派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三师二支队营特派员,第六团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七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部主任。1950年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1953年起任军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任辽宁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4月23日在沈阳逝世。
杨弃(1918一1975),陕西汉阴县人。原名泳周,字郁斌。本县蒲溪镇后坝村人。幼年相继随祖父,二叔读私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考入省立七中(今安康中学)。
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历任八路军115师689团文化教员、连指导员、锄奸干事、营特派员,新四军3师29团政治处保卫干事,苏北淮海军分区2支队特派员,营教导员,3师独立旅1团政治处副主任:东北第2纵队6师16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17师349团政委、117师政治部副主任。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任志愿军39军117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副政委、政委、39军干部管理部部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回国后,任解放军39军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政委,第二政委兼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副主任。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5年4月23日在沈阳逝世。
杨弃上高中时,适值抗日战争爆发,在全国抗战高潮的影响下,他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萌发了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念头。和十一名同志到武汉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考飞行员,在西安体检合格后,经郑州去武汉,因平汉路吃紧,学校迁走,从军没有成功。
又返回西安后,接触到共产党、八路军的的抗日宣传,想投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但奔走了几天也没有找到介绍人,加之身无分文,只好又回到安康中学,再谋机会。此际,恰好接到原初中同学彭隆知(彭淦)从延安的来信,介绍了延安的情况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等,更激发了他向往革命的热情,为吸收政治营养,他订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物,进一步增强了他跟共产党走和去延安的信念。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初,他和几名同学由民先队介绍准备去延安,因家中阻挠,又使他未能成行,值此,国民党当局安排高中学生集中在西安二中军训。在开训准备中,杨弃乘机找到原来的同学胡建民(胡宗洋)介绍他去了西安集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在办事处的安排下,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到达陕北,入抗大学习。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抗大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某部九连当文化教员。在连队虚心好学,和干部、战士打成一片,既给战士上文化军政课,又帮助文化低的同志记日记、写家信。在战火纷飞、生活十分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成长。
杨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两次负重伤。他一入朝就遇到敌人伏击,一颗子弹从脖子里穿过,鲜血直流,不省人事,险些丧命。回国医治十多天后,不顾医护人员和亲属的劝阻,没等伤痊愈,又回到朝鲜立即上了前线。在参加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中,第二次负伤,右腿粉碎性骨折,因战斗非常激烈,他执着不下战场,带伤在师指挥所坚持指挥到战斗胜利结束。第二次回国养伤绷带还没有拆,他又毅然走出医院,离开家人,返回朝鲜拄着双拐上了前线。中朝人民的胜利,凝有他洒下的一份鲜血。
1964年2月杨弃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弃将军的大女儿十五岁就参军了,分配在一部队医院传染科,他爱人怕女儿接触传染病,想让杨弃给医院领导打个招呼,把女儿调出传染科,他语重心长地对爱人和女儿说:“不要因为是我的女儿就搞特殊,别人能在传染科,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在传染科呢?”在杨弃的教育下,大女儿杨唯唯安心在传染科工作,入了党,还被选为空军党代会代表。
2017年8月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江拥辉、唐青山、李少元、管松涛、杨弃五位1955年授少将军衔的开国将领忠骨安葬仪式在福寿园国际集团辽宁观陵山艺术园林将军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