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泉

更新时间:2024-09-26 20:23

杨溥泉(1900一1927),革命烈士。原名本祖,又名文渊,号宗尧,安徽六安人。1920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人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就读。1924年春,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转为中共党员。毕业后,任排长、连党代表、政治部组织科科员。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副团长。1927年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后转战广东。在潮州与地主民团作战时牺牲。

人物生平

杨溥泉,原名杨本祖,号宗尧,后取名杨文渊,号溥泉,1900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戚家桥一户农民家庭,排行第三。杨溥泉9岁时,长辈送他到离家不远的陶家河吴定青塾馆启蒙,三年间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孟子》、《论语》等书,成绩优异,深得吴先生垂爱。

1912年,杨溥泉又从苏埠镇张侍臣先生读书。张侍臣是六安名儒,国学造诣颇深,且品行端正,思想开明,衷心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军阀的残暴统治极为不满,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语激励学子,杨溥泉受其影响颇大。在张侍臣整馆的三年间,读完《说文解字》开讲四书,并学做策论,成为张侍臣门下高足之一。

1916年,杨溥泉学成后,经张侍臣推荐,到汪神庙(现六安县石堰乡)一带设馆教书。此时杨溥泉虽仅17岁,但老成持重,治学严谨,朴实无华,不苟言笑,对学生严如父执,亲如手足,且不以学俸为重,家庭困难的学生可少交或免交学俸,因而得到学生的敬重。短时间内,他的塾馆名闻遐迩,慕名从学者络绎不绝。

1920年秋,杨溥泉考取在安庆的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当时安庆是安徽的省会,在陈独秀影响下的一批知识分子,多云集于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第一师范学校和法政专门学校,所以那时的安庆,一方面是军阀统治的中心,另一方面革命思潮也十分活跃。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新派和以军阀为代表的旧派,斗争十分激烈。杨溥泉人校后,在许继慎、舒传贤等同学及学界前辈的带动和引导下,立即投身到安庆乃至全省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流中,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一员闯将。

1921年,为争取安徽省教育经费独立的六二学生运动爆发时,杨溥泉是走在请愿队伍最前列的学生之一。当反动军警向请愿队伍开枪镇压时,杨溥泉与其它同学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中弹垂危的姜高琦、周肇基二位同学。六二运动后,杨溥泉又到各校奔走呼号,要为死难烈士报仇雪恨,并与同学高举“杀马”(即军阀马联甲)的大幅标语,在安庆街头游行示威。后来,由于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六二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

1922年夏,六安县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驱逐六安知事骆通的斗争。1922年春,六安三农学生要求整顿地方教育,遭到骆通的拒绝。不久,骆通亲自受理的一起离婚案,因为受了男方的贿赂,就压制女方不准离婚,并当堂宣布为终审判决。列席旁听的三农学生会会长黄人祥等当场为受害的女方鸣不平,揭露骆通贪赃枉法,使骆通狼狈不堪。事后,骆通不但诬蔑学生的正义行动为“不守本分”,而且扬言要逮捕学生。这样一来,激起三农师生的更大不满。在校长沈子修、学监桂月峰的实际支持下,三农师生发起“驱骆行动”,同时通电六安旅省同乡会和同学会求授。

此时正值暑假,六安城关各校学生大批离校,又由于骆通的恫吓和分化,使“驱骆运动”受到阻碍。正当工作艰难之际,杨溥泉和旅省同学许继慎、胡苏明、王逸常、宋伟年、周范文等接到三农学生会的求援电,立即赶回六安,投人“驱骆运动”。他和三农学生会的翟其善、黄人祥、桂尊夏、刘月舫、张月潭等以及旅省归来的同学一起,住进城关第一高小,加强与各校之间的联系,争取豪绅弟子(当时称为“小胡派”)参加,同时深入工农和城关商民进行宣传。由于杨溥泉和全体同学出色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终于将六安城关的工人、商民发动起来。在城关人民尤其是工人群众的支持下,杨溥泉和回到六安的旅省同学会同学及三农等校学生一起,冲进县衙大堂,砸了公案和“肃静”、“回避”牌,将躲在后堂的骆通痛打一顿,架出东门,令其离境,不准再回六安。

骆通被逐出六安后,仍然贼心不死,企图卷土重来。六安学生闻讯,即组成队伍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门把守,严防骆通回任。杨溥泉参加把守东门的队伍,因为东门是赴省赴肥的必经之路,因此,把守东门的任务最重,杨溥泉也更认真负责,受到人们的称赞。经过数十天的斗争,骆通终于不敢再回六安,六安人民的“驱骆运动”取得完全胜利。“驱骆运动”以后,六安的民主空气进一步高涨,在短短几个月内,又接连驱逐和撤换了四任县知事,一时成为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美谈。杨溥泉为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出了大力。

1922年,北洋军阀倪嗣冲、马联甲在安徽利用武力和金钱收买选票,妄图控制省第三届议会选举。杨溥泉在省会各公团选举澄清团的支持下,参与怀宁县(当时县治在安庆城内)反对贿选的斗争,迫使地方审判厅宣布怀宁县选举无效。杨溥泉在这场斗争中英勇无畏,表现突出,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其后,他还参与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的斗争。

由于杨溥泉反对军阀政府的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斗争性强,因而遭到军阀政府的嫉恨。1922年秋,他被迫辍学离开安庆,到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以下简称“二农”)继续读书。1924年春,倪、马势力又在芜湖企图加害于他,杨溥泉遂随同窗好友许继慎一起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旁听。在上海大学,他接触到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研究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眼界大为开阔,思想觉悟有了提高。从此,他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府的斗争。

不久,黄埔军校招生。上海大学党组织选派杨溥泉等一批青年前往投考,初试即被录取。按照中共广东区委规定,凡投考录取的黄埔军校学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一律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录取后,他即到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领取旅费,再乘船经香港到广州,由中共广东区委派人联系安排。经过复试入校,共产党员编成小组,杨溥泉与许继慎、王逸常、唐际盛等编在一个小组,与曹渊同编在第三队。

这时,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支部,还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杨溥泉既是中共黄埔军校支部的骨干分子,又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跃分子。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他不遗余力地向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当时国民党右派在黄埔军校的一个“孙文主义学会”分子跳出来,说什么国共两党既无“共信”,又无“互信”,共产党员不必跨党,应该分开。杨溥泉当即给予有力的回击,他说,三大政策是孙总理亲自定的,就有“共信”。国共两党都拥护三大政策,就有“互信”。如今孙总理尸骨未寒,你们就制造种种借口,妄图否定孙总理一生的革命经验,还口口声声自称是孙总理的忠实信徒,不知你们有何脸面去见孙总理的陵寝!这个右派分子被驳得瞠目结舌,在周围同学的一片嗤笑中狼狈而去。

1924年11月,杨溥泉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被派到教导一团当排长。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时,因功升任连党代表。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在攻打惠州城时再立战功,旋即被调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组织员。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被迫全部退出,由周恩来收容集中于广州郊外的大佛寺举办训练班,杨溥泉这时也在该班受训。在训练班期间,他聆听了周恩来、陈延年、苏兆征、阮啸仙、恽代英、沈保同等的报告,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都进一步的提高。之后,被派任汕头任工人纠察队大队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杨溥泉坚决反蒋。当时,他升任某师副团长,随东征讨蒋军来到九江。7月下,旬,叶挺、贺龙等部由九江开往南昌,准备举行起义。在滞留九江期间,杨溥泉为了保密和安全,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他已由武汉到达九江,在九江做生意,缺乏“盘缠”,但本人精神和身体都很好,请家人勿念。当部队向南昌开进前夕,他又给家人写信说:“盘缠”已经解决,尽可放心。这是杨溥泉在牺性前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

8月1日,杨溥泉率所部参加南昌起义。5日,起义军主动撤离南昌,沿赣东山地,经抚州、宜黄、广昌、石城,向南挺进。18日,到达瑞金县属壬田。19日,进占瑞金县城。24日,攻打会昌,缴获甚多,28日返回瑞金。9月1日,部队从瑞金出发,绕道福建向潮汕进军。当翻越武夷山时,杨溥泉在部队中大力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并为体弱有病的战士背枪。9月3日,起义军到达汀州。9月14日,进入广东境内,占领韩江上游大浦、松口、三河坝等地,前锋直指潮汕。9月23日,占领潮州,次日占领汕头。

起义军占领汕头后,周恩来即派杨溥泉率部分兵力到潮州协助农民军打击地主民团。战斗中,杨溥泉不幸被枪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后世纪念

杨溥泉牺牲后,起义军和当地工农群众为他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安葬仪式,遗体被安葬于汕头一座庙后。

1957年,六安县人民政府追认杨溥泉为革命烈士,其遗孤——女儿杨绍芬享受烈属待遇。

杨溥泉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永垂青史。他那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赤子之心,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共产主义信念,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留芳百世,万古长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