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

更新时间:2024-05-21 22:53

杨潇,女,四川达川市人。编审。197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同年在成都新兴仪器厂设计所任技术员。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

人物经历

1980年,杨潇进入《科学文艺》编辑部,历任编辑、主编、社长兼总编辑。杨潇是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杨潇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出版工作中做出了特殊成绩。

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

人物事迹

杨潇团结众人,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刊物,办成在国际科幻界享有盛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1984年,在稿源和财源枯竭的最困难时刻,杨潇就任《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前身)主编。她选择了默默地奉献——坚守中国科幻的阵地。

在国家完全“断奶”,上级主管部门不给刊物一分钱的情况下,她团结大家共同编辑了幼儿科普书《晚安故事365》(四卷)、《中学物理图册》等十余种畅销书,靠发行图书的盈利来补贴刊物的巨额亏损,同时“养活”了编辑自己。在运输紧张的时刻,她脱下高跟鞋蹬上三轮车;在电梯停开的时候,她带领几个编辑硬是靠肩扛手抱将上万册图书运上十楼办公室;在寒风呼啸的日子,她和编辑骑着自行车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组稿和征订刊物。她认真阅读和处理稿件,非常重视培养新作者,长期坚持亲自批阅读者来信,倾听读者呼声,经过她和编辑们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刊物稳住了阵脚。

1989年5月,她单枪匹马,拖着装满期刊及中国出版的科幻书籍的沉重书箱,去意大利出席WSF年会。她代表中国力挫竞争对手波兰,取得1991年WSF年会的举办权。1990年,当WSF许多成员国抵制在中国召开1991年WSF年会时,她不顾晕车之苦,乘火车(因经费不足)从北京经过八天八夜的漫长旅途到达荷兰。许多科幻作家都大吃一惊,深为她的勇气与毅力折服。经她和同事们的努力,WSF成员国再次以压倒多数通过在成都举办WSF年会。

1991年WSF年会在中国召开前后,冷落多年的科幻在中国复苏了,十几家出版社相继推出上百种中外科幻书。到会的中国科幻作家和编辑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

在办刊中,杨潇提倡精品意识,从整体策划到栏目设置、印刷发行,甚至纸张的使用,她抓得细,抓得紧,一抓到底。

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杨潇更强调在科幻创作中加强科学内容和宣传最新科技知识。编辑部同仁们更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使《科幻世界》成为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荟萃民族丰富想象力的杂志。

1999年夏季,高教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与《科幻世界》第七期主要内容不谋而合,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

杨潇十分重视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观念充实自己。她在报刊上读到了《电脑爱好者》《佛山文艺》的经验,立即组织全社学习。她还多次派员到《知音》《家庭》《读者》去取经。

所获荣誉

为表彰杨潇在繁荣中国科幻和促进国际科幻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世界科幻协会(WSF)授予她主席特别奖(1991),俄罗斯宇航协会授予她柯罗廖夫院士勋章(1997)。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她“金牛奖”。杨潇还多次荣获四川省科协先进个人,四川省级机关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2019年11月,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出炉,杨潇获终身成就奖

2024年5月18日,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科幻世界》杂志社原社长杨潇著《仰望星空:我亲历的中国科幻》获得年度非虚构作品金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