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6 15:02
杨禹昌(1885—1912),四川资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成员,保定陆军师范学堂毕业。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会暗杀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启用袁世凯,企图扑灭这场革命。袁世凯出山后,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之间大玩两面手法。杨禹昌与张先培、黄芝萌等赴北京,用炸弹暗杀袁世凯,事败被捕。不久,惨遭杀害。而后,革命党人将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和彭家珍的遗体一同安葬在北京三贝子花园荟芳轩内,竖碑铭志。
昔日荆轲刺秦王,曾是家喻户晓的美谈。而在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四川资中也出了一位荆轲式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当年刺杀袁世凯的三英烈之一杨禹昌。
杨禹昌,祖辈四川资中,少时思维敏捷,生性刚直,豪爽仗义。在小学时就深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每于言谈间流露舍身尽瘁国事之愿。1910年,杨禹昌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陆军测绘学堂。是年农历十月,他离乡北上,在武昌偶遇黄之萌和张先培,三人志同道合,遂结为莫逆之交同上北京。
时值革命形势飞速发展,北方革命党人到处联络同志,物色人才,筹组团体。当年,杨禹昌年方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寻觅真理,追求变革和光明之时。1911年(清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势力如燎原之火,遍及全国,北方相继成立的革命团体有光复会、革命急进会、女子暗杀团、共和会、铁学会、北方革命总团等组织。是年十二月初,汪精卫在天津成立同盟会北方支部,汪精卫任支部长,经常往返于京津之间进行活动,觅罗党人。杨禹昌与张先培、黄之萌、傅仲三、李元著等就在这时加入了同盟会北方支部,并相互约言,如果谁为革命牺牲了,就由生存者代通知家属,以表示革命到底之决心。
这时,满清政府腐朽无能,危局难支,掌握清政府军政实权、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奸险狡诈,居心叵测,对于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极为仇视,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妄图夺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因南方革命党人内部互相矛盾,被袁世凯利用,同盟会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时,同意立宪党主张,不以武力夺取政权,把推翻清王朝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袁世凯一面利用各种手段威逼清帝退位,另一方面耍尽阴谋对付革命党,图谋窃国称帝。北方革命党人对此十分愤慨,议论纷纷,要求倒袁。他们认为:“今日之事,惟有炸袁乃可了耳。”在此种情况下,革命党人彭家珍、赵铁桥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京津同盟会暗杀部,谋划诛锄袁世凯。杨禹昌、张先培、黄芝萌等一批热血青年当此危难之时,毅然加入了这一从事暗杀活动之革命秘密组织。
1912年1月初,刺袁行动加紧进行。1月15日,革命党人打听到袁世凯上下朝的准确时间后,决定在东华门一带埋伏对袁世凯进行伏击,晚上即布置了暗杀计划,将参与暗杀的人员分成四组:第一组,在三义茶楼伪装茶客。第二组,张先培、杨禹昌等在锡拉胡同天顺茶楼潜伏。第三组,黄芝萌等在东安市场徘徊潜伏。第四组装扮行人,在市场附近接应。一切布置就绪,次日即1月16日清晨,杨禹昌身怀炸弹,昂首对其他成员相约:“如能幸免,我当再干,同仁有幸免者,亦如是,死而后已。”随即往天顺茶楼佯装茶客伺候。
当天上午11时许,袁世凯从清宫退朝出来,先有护车十辆,内坐各部官员侍从。沿街戒备森严,两边护卫军弁,刺刀出鞘,铜号声声,气势肃煞。当时,袁世凯所乘的是一辆金漆朱轮马车,前后两旁簇拥一批扈从护卫,正当经过丁字街三义茶楼门口时,突然从茶楼上飞出一颗炸弹,轰隆一声,硝烟腾起,马车在慌乱中疾驰而过,刚到天顺茶楼门前,又有一颗炸弹横飞出来,正好落在车棚顶上,随即滚了下来,轰然爆炸。袁世凯虽然侥幸得免,却也吓得魂飞魄散,惊叫驾车者急速扬鞭策马,在烟雾弥漫中狼狈逃去。而跟随在马车两旁的卫队营管带袁金标和卫兵数人当场毙命,领先开道的侍卫杜保亦重伤而死。
事发时,袁世凯随行卫队立即围击,大批军警亦闻讯赶到,包围现场,搜捕嫌疑人员,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被当场捕获,其他接应诸人趁乱撤离。袁世凯命令营务处陆建章当晚在密室审问被捕人员。陆建章对三人进行逼供,要他们招供同伙及指使者。杨禹昌、张先培、黄芝萌三人坚贞不屈,慷慨激昂,斥责袁世凯是窃国大盗,国人恨之,诛炸袁贼是出自爱国热情,要杀便杀,别无他说。陆建章用尽酷刑,三人被打的遍体鳞伤,但始终不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1912年1月19日,袁世凯命令军政执法处杀害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三人。当晚,陆建章将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以棉花裹身,渗湿煤油,将三人活活烧死。革命党人侦悉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三人不幸遇难的消息后,当晚悄悄将三人遗体运走,密葬于万牲园的松林内。
1913年,南北和议告成。中国同盟会领导人黄兴、陈其美北上到京,对杨禹昌等三人的英勇作为和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革命精神十分敬佩,立即恤千金治丧,追认杨禹昌等三人为革命烈士,将遗骸移至北京三贝子花园荟芳轩南面,与炸死良弼而牺牲的彭家珍烈士合冢,称四烈士墓,并立墓碑述其迹,供后人仰止。
杨禹昌等三烈士诛锄袁世凯虽未达目的而受害牺牲,但其革命英雄行动却震撼了民贼袁世凯,使之认识到革命的力量真不可侮,人民群众的威力实不可欺。就在刺袁事件发生后的第十天——民国元年1月26日,袁世凯即与北洋军将领段祺瑞等47人联名通电全国,反对君主立宪,确定共和政体,吁请清帝退位,与南京国民政府议和。对此,时人曾评论:“袁世凯幡然为民国,实杨禹昌一击启之,关系良非鲜浅。他日纂次民国开基勋劳,禹昌谅不居二等也!”
杨禹昌等人刺杀袁世凯事件发生后,全国上下和广大革命党人,无不深受鼓舞,对其英雄壮举由衷起敬,当时民国小学的国语教科书里就有这样的课文:“烈士的精神,干!干!干!烈士的武器,炸弹!炸弹!炸弹!对准窃国大盗袁世凯,轰!轰!轰!”其母校贵阳乐群小学还于1912年11月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上,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敬送挽联、诗词和诗文,其中,贵州教育总会敬送的一幅挽联,充分表达了对烈士的无比推崇和深切告慰:“荆轲刃,张良椎,皆成陈迹。使惊天霹雳手段,推翻专制,海内骇然。虽误中副车,已大寒敌胆,令满廷觳觫逊位,万物昭苏,伫看铜象旌功,崇拜吾黔真义侠。雍们琴,渐离筑,别有伤心。听薤露慷慨悲歌,凭吊古今,男儿死耳。纵牺牲生命,掷代价头颅,迨民国建设完成,九原告慰,知必英灵不昧,欢呼万岁大共和。”
其学侣们还伟其功而为之歌,歌云:江汉滮滮阵云恶,民军戢翼汉军泼,忽然一炸从天来,八旗子弟心胆落。博浪沙中奋一推,祖龙未碎心为催。争夸一代补天手,谁似前贤爱国心!秋雨潇潇风腊腊,应许英魂返麻峡。城郭人民依旧在,惆怅空枝绕三匝。
杨禹昌壮志未酬,赍志以殁,牺牲时年仅27岁。其刺袁义举虽只是短暂一瞬,但其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英勇就义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却铭记在人们心中,是永远值得缅怀的。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褒扬四人的革命业绩,追赠彭家珍为大将军,并为四烈士在西郊农事试验场,俗称万牲园营建墓地,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在墓地建成之前,彭家珍的遗体已由其亲属运回原籍安葬,墓地建成后入葬的是他的衣冠。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三烈士原葬北京北面荒郊,墓地建成后迁入。当时,整个墓地用艾叶青石建成,正中立约8米的纪念碑,碑上刻“彭、杨、黄、张四烈士墓”。四烈士即安葬于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面的石冢下。文革时期,这里被夷为平地,烈士墓均已无存。1990年8月这里建立了四烈士墓纪念遗址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