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梗虎耳草

更新时间:2023-12-05 17:09

伞梗虎耳草,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Hook. f. et Thoms.var. pectinata Marg. et Shaw[S. pasumensis Marg.et Shaw ;S. pasumensis Marg. et Shaw f.gracilis Marg. et Shaw]的全草。分布于西藏。具有清热毒,利肝胆之功效。常用于传染性肝炎,风热感冒,疮疡肿毒。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

清热毒,利肝胆。

主治

用于传染性肝炎,风热感冒,疮疡肿毒。

相关配伍

1、治由于希拉热引起的口苦、头痛、高烧、烦渴等:与白花龙胆、船形乌头等配伍,制成三味伞梗虎耳草汤或五味伞梗虎耳草散用。

2、治肝胆热、胸胁疼痛、口苦、食欲减退、黄疸:与香青兰、麻黄、四良草药等配伍,制成七味伞梗虎耳草散、七味金腰草散、六味伞梗虎耳草散或十一味木鳖子散用。

3、治外伤热症:与大青叶、蒲公英等配伍,制成三味伞梗虎耳草汤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采集加工

7-9月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篦齿虎耳草:多年生草本,高5-10cm。茎不分技,与花序梗、花梗均被褐色腺毛。基生叶密集,呈莲座状,匙形,叶片边缘具软骨质刚毛状睫毛;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圆形至近匙形,两面和边缘均具褐色腺毛。聚伞花序伞状或复伞状,长3-5.5cm,具5-25朵花;花梗长0.7-1.8cm,细弱;萼片5,长圆形,背面和边缘或多或少具褐色腺毛,3脉汇合于先端;花瓣5,黄色,近提琴状,先端钝,基部具爪,5脉,具2痂体;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分离。蒴果,先端具2喙。种子多数。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0-4100m之林下、灌丛下或岩壁石隙。分布于西藏。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肝炎、胆囊炎、风热感冒。”

附注

与本品功用相同作伞梗虎耳草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①小伞虎耳草S. umbellulata Hook.f. etrThoms.又名:松滴((《«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分布于西藏、青海。②红虎耳草S. sanguinea Franch.又名:松吉斗(藏语)。分布于南海、云南、西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