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8 09:39
松材线虫是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蠕形动物。呈蠕虫形,虫体细长;唇区高,缢缩显著;口针细长,基部微增厚;中食道卵圆形,瓣膜清晰;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后部呈暗色并结构模糊,尾亚圆锥形。
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滑刃目、滑刃总科、滑刃科、伞滑刃属 。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但未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成虫体细长,雌虫体长0.81mm,雄体长0.73mm,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以后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近距离传播主要靠媒介天牛,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携带传播;远距离主要靠人为调运带疫(带松材线虫的天牛)的苗木、松材、松木包装箱及松木制品等进行传播。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木材蓝变。严重威胁用材林。由于扩展迅速,现已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的天然针叶林构成了巨大威胁。
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雌虫体长0.81mm,雄体长0.73mm。唇区高,缢缩显著。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增厚。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膜清晰。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2/3体宽处。卵巢单个,前伸;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73%处。上覆以宽的阴门盖。后阴子宫囊长,约为阴肛距的3/4。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雄虫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尾端为小的卵状交合伞包裹,退火的交合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见,交合伞(为翼)是尾的角质膜的延伸,在问短呈铲状,由于边缘向内卷曲,从背面观呈卵形,从侧面观呈尖圆形。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但其后部则因肠内积聚大量颗状内含物,以至呈暗色并接结构模糊。幼虫尾亚圆锥形。
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包括繁殖型和扩散型两个阶段,在寄主植物体内,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由繁殖型二龄幼虫(J2)转变为扩散型三龄幼虫(JⅢ),并向天牛蛹室周围聚集,在天牛成虫羽化前,松材线虫扩散型三龄幼虫蜕皮变为扩散型四龄幼虫(JⅣ),通过气孔进入刚羽化的、体壁尚未完全骨化的天牛成虫呼吸系统。随后,天牛成虫进行补充营养取食或者产卵时,线虫从天牛气管逸出,并从天牛取食或产卵造成的伤口进入新的寄主植物体内。因此JⅣ型幼虫是松材线虫生活史中重要的一个虫态,是种群形成和扩散的关键。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越多,侵染健康松树的松材线虫病原就越多。
原产地:原产北美洲。
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此病1982年中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台湾、香港等省(区)等许多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线虫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目前伞滑刃属约有50多个种。伞滑刃属的线虫多寄生在昆虫体内,和松树死亡有关的种主要是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松材线虫侵染松树后使松树枯死,而拟松材线虫也在很多地方枯死松树的木材中发现,但拟松材线虫是否能引起松树死亡,现在尚无定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雌虫的尾部形态,松材线虫雌虫尾部钝圆,而拟松材线虫的尾端有个尖突。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松材线虫病多发生在高温干旱的的气候条件下。从罹患病树羽化出来的天牛几乎100%携带松材线虫,每只天牛都可携带成千上万条线虫,最高可达25万~30万条。当天牛在树上咬食树木补充营养时,线虫幼虫就从天牛取食的伤口进入树脂,然后蜕皮成为幼虫。被松材线虫侵染的松树往往又是松墨天牛的产卵对象。翌年,在罹患病的树林内寄生的松墨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线虫,并“接种”传播到健康的松树上,导致病害的扩散蔓延。该病害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松黑天牛携带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调运带疫(带松材线虫的天牛)的苗木、松材、松木包装箱及松木制品等进行远程传播。松材线虫雌雄虫交尾后产卵,每只雌虫产卵约100粒。虫卵在25℃下经30小时孵化。幼虫共4龄。在温度30℃时,线虫3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0℃,低于10℃时不能发育,28℃以上时繁殖会受到抑制,在33℃以上则不能繁殖。线虫能在6个月内使松树死亡,是使松林大片被毁的重要害虫。
松材线虫病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国均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侵袭中国香港,几乎毁灭了香港分布广泛的马尾松林。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被发现,随后相继在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形成几个疾病中心,并向四周扩散,使这些省的局部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导致大批松树枯死。松材线虫病给安徽、浙江两省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5亿~7亿元。由于松线虫的毁灭性危害,该虫已被为对内、对外的重要检疫对象。
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有天牛科28 个种、吉丁科1 个属、胫象科1 个属的昆虫。在我国松材线虫分布区中, 其传播媒介均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松墨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墨天牛属, 幼虫有5 个龄期, 以4、5 龄老虫在蛹室内越冬, 是松树的蛀干害虫, 虫口密度较高时可导致松树死亡。
①借助媒介天牛或线虫本身的移动的自然传播途径; ②借助人为运输并在媒介天牛的携带下实现远距离蔓延的人为传播途径。
松材线虫病首先表现为树脂分泌减少 , 蒸腾作用下降, 接着部分针叶失去光泽成灰绿色, 并逐渐变黄, 树脂停止分泌, 最后整个树冠针叶变成红褐色, 植株死亡。无论是小树还是大树,大多数植株在表现症状后1 一3 个月迅速枯死,只有少数植株至次年春季或初夏枯死, 越年死亡的松树可在当年被诊断。有的植株感病后, 在l 一2 年内仅树冠上少量枝条枯死, 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 直至全株。在湿地松、马尾松、黑松等植株上发生比较普遍。
①直观检验: 此种方法主要在产地调查时使用。在调查时仔细观察树木发育是否正常,注意察看有无树脂分泌减少、停止,针叶变褐、萎蔫,枝干及整株枯死的现象,同时,观察树干上有无天牛蛀食的痕迹、产卵孔、羽化孔等,如有再行解剖检查。
②解剖检验: 用工具将可疑感病的树木锯断劈开,看材质重量是否明显减轻; 木质部有无蓝变现象; 树干内有无松褐天牛栖居的痕迹。
③漏斗分离检验: 从罹病木发病部位或天牛栖居处钻取木材组织并粉碎,用双层纱布包好,置于下方带有胶管和截流夹的玻璃漏斗上,加水浸泡12h,取下部浸泡液离心,取其沉淀液15ml,置于解剖镜下,对照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检查鉴定。
④打孔流汁法检验: 松树的流汁是比较正常的,就说明这个是健康的,如果流汁不是很正常的,拿到取样到实验室里面检测,确定是否有染松材线虫。
木材及其产品在使用前或出境、进境前用60℃热处理或杀线虫剂处理。检疫中发现有携带松材线虫的松木及包装箱等制品,应用帐幕熏蒸法进行处理,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纸中,用每立方米木材方5~ 8 磷化铝药丸或溴甲烷进行熏蒸,里面留有一定的循环空间,熏蒸7d 以上; 或浸泡于水中5 个月以上; 或把病树粉碎后再进行加工,立即送工厂用作纤维板、刨花板或纸浆等工业原料以及作为燃料及时烧毁; 对利用价值不大的小径木、枝丫等集中烧毁,严防遗漏。
(1)对松材线虫病应加强检疫检验,严禁被害木外运
对种苗等繁殖材料和木材的调动和贸易进行管理、控制和检验,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蔓延。防止危险性病虫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输出,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它传播到新区,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逐步消灭。
(2)选育抗病树种
选育抗虫品种是预防线虫的重要的一环。同一树种由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形成不同品种。其性状不同,抗虫能力也可能产生差异。
(3)积极防治松墨天牛
人工把长势很弱的松树砍伤,因为松褐天牛最喜欢到这个里面产卵,然后进行除害处理,减少对健康松树的危害。除此之外,也有用天牛化学引诱剂Ⅰ号诱杀天牛或养放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寄生天牛幼虫诛杀。清除病害的枯木或濒于枯死的树木,集中成堆,用塑料布密封,以溴甲烷熏蒸5 ~ 10h,药量为69 ~83g /m3,可杀灭天牛成虫及幼虫。树丫集成小堆烧毁。预防性的喷药,包括树冠喷药和地面喷药,前者在天牛羽化出来取食补充营养时喷药,后者在羽化开始时喷药,喷药一次可持效2. 5 ~ 3 个月,可用25%杀螟松乳剂,每公顷3 ~ 3. 6kg。
(4)生物防治
利用白僵菌防治昆虫介体,也可用捕线虫真菌来防治松材线虫。此种方法对人、畜、植物安全,对害虫有长期抑制作用,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有时效果不像药剂那样迅速和明显。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