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头曲

更新时间:2023-11-17 22:54

板头曲又叫河南曲子板头曲,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市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板头曲是在大调曲子开板演唱之前演奏的器乐曲,所以被称为板头曲。板头曲都是由大调曲子的伴奏演员创作的,最初是大调曲子的衍生物,主要用三弦、古筝、琵琶演奏,为大调曲子演出服务,后来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器乐曲,并加入了坠胡、二胡、京胡、洞箫等乐器,成为既可独奏又可协奏的纯音乐作品。

板头曲起源宋朝,明崇祯年间,板头曲随河南曲子见诸市井。清初,逐渐盛行于南阳、泌阳、邓县、许昌、开封等地。

“板头”一词初见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琵琶谱》,距今将近300年的历史,由于清王朝对民间音乐的摒弃和压抑,使民间音乐的发展受到限制,大量板头曲谱没有被收录成帙,以至于到民国期间,曾流传在河南的板头曲仅剩下南阳的邓州、镇平、内乡、新野尚有余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阳板头曲很快得到复苏和发展。

基本特征

演奏乐器

河南板头曲隶属于弦索乐类,主要采用的乐器有琵琶、古筝、三弦等,被称为“弹拨乐合奏”。

古筝属于一种拨弹乐器,是八音中“丝”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筝有12 、13、14、15弦等,经改良后,如今多采用的是21、25、26弦。而板头曲的演奏古筝多采用13弦、16弦筝。古筝所独奏的乐曲曲调更具地方特色,演奏上要求运指有力、滑音鲜明、按音厚重,能够熟练进行大指摇奏,演绎出泼辣、粗犷的风格特征。

三弦也是拨弹乐器,其在板头曲演奏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鉴于其厚重的音色,演奏中不仅可以作为旋律乐器,还可作为低音乐器。以三弦独奏的乐曲在河南板头曲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要求演奏者能够充分发挥演奏技巧,流露出丰富的表现性,如《高山流水》《思情》《苏武思乡》《大泉》《大救驾》等等。板头曲演奏所采用的三弦有别于北方“大三弦”和南方的“小三弦”,音色更加抑扬顿挫,极具地方特色。

琵琶是一种极具表现力与多样化技法的拨弹类乐器,现代琵琶经过了改良,为六相二十四品,音域涵盖了A-e3的所有半音。板头曲所采用的琵琶,多数为民间艺人所制,工艺上较为粗糙,不太规范,多为四相十一品。对于传统板头曲而言,琵琶独奏乐曲也有许多,如《开首板》《慢开舟》《紧中慢》等。由于河南板头曲处于中原地区,受到当地语言、文化、音乐的影响,琵琶乐器由于其浑厚的音色、奔放的风格,演绎出了浓厚的河南韵味。

演奏分类

板头曲分为快板和慢板两种,慢板一板一眼。曲调大部分哀怨低沉;快板有板无眼,曲调欢快流畅。由于古筝、三弦等乐器的音域宽阔,音色明亮,音韵优美,适宜于表现板头曲细腻委婉的情绪,大多数板头曲听起来曲调优美,节奏明快,使人进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艺术境界。《思乡》哀怨,听之催人泪下;《打雁》欢快,听之轻松惬意;《高山流水》壮美,听之思绪飞扬;《雁落沙滩》深沉,听之回味无穷。

板式结构

据板头曲的曲谱,其板式结构主要包括慢板、中板、快板三种。其中,慢板乐曲一板一眼,根据2/4拍记谱,每个小节为一板,共68 板,当然,也有些采用每拍一板,乐曲共34小节,在演奏中通常将34小节乐曲重复一遍,如《翠中翠》《回巢》《悲叹颜回》等曲目。还有些乐曲在68小节的基础上,重复一到二次,重复中可将乐曲增删几小节,使乐曲旋律富有变化,如《高山流水》《花八板》等。慢板乐曲多寄景于情,表达秋思闺怨等情绪。中板乐曲与慢板有相似之处,不过演奏更快些,也是一板一眼,有些长度为34小节,每拍为一板,共68板,也将34小节重复一遍,形成68小节,如《玉娥郎》《拜年》等曲目。完整的六十八板乐曲如《下楼》《慢开舟》等,有些中板乐曲板数超过了68板,根据乐曲需要增删了板数,如《书韵》,其板数共119小节。在中板乐曲中,有些会根据演奏要求改变速度,有些则在煞尾处渐慢,体现板头曲灵活多变的音乐特色。快板乐曲以2/4拍记谱,一拍一板,共68板,多传达欢快、活跃的情绪。根据现存曲谱可知,板头曲板式虽然有慢、中、快板之分,但可以结合乐曲的内容、演奏的要求衍生出中板渐快、慢板渐快、快板渐快、前散后慢、前散后快等灵活的变化。

代表作品

板头曲的代表作品有《天下大同》《高山流水》《新开板》《陈杏元和番》《打雁》《赏秋》《闺中怨》《上楼》《下楼》《关雎》《思情》《拜年》《渔夫乐》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南阳板头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术价值:南阳板头曲具有深厚的音乐底蕴和广泛的受众基础。板头曲是中华民族古典音乐的代表,其板式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民族民间音乐,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民族其他民乐中实属罕见。它被称为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根本”,和福建南音、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一起并列为我国四大曲种之一,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稀有乐种。

2.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板头曲,对南阳市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历史价值:板头曲历史悠久,距今已近400年的历史,是中原古典音乐的代表流派之一。

传承现状

近年来,由于板头曲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不多,其发展每况愈下,能欣赏和熟练演奏它的人是越来越少,传承人也趋于老龄化,河南板头曲的传承已然出现了断层,正面临凋敝失传的危机。

传承人物

宋光生,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邓州人。2008年5月,宋光生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南阳市申报。

保护措施

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整理出版了部分板头曲。

1953年,古筝演奏家、板头曲传人曹东扶先生及其后人全力投入板头曲的记录整理和演奏。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阳市群众艺术馆(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板头曲”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板头曲项目保护单位南阳市文化馆(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1953年,古筝演奏家、板头曲传人曹东扶先生代表河南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2019年,板头曲参与南阳市卧龙岗复岗工程金秋慰问活动曲艺专场节目。

板头曲代表作品《闺中怨》《高山流水》《闹元宵》《上楼》《下楼》的曲谱选入中国乐器表演课程(本科)教学大纲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