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1 08:35
极(拼音:j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极和它的繁体“極”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繁体極始见于秦代篆书,形声兼会意字,从木亟声,亟兼表义。本义指房屋的正梁,又叫脊檩,是最高处的檩。“极(極)”由此有最高处的意义。引申指程度最高的,如“极品”“极佳”。转指最顶端的,北极、南极,指地球的南北两端。简体极始见于春秋《石鼓文》,形声字,从木及声,《说文解字》解释为放在驴背上用以载物的驮架,后成为“極”的简化字。
古代的“极”和“極”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要分开来讲。
“极”始见于《石鼓文》(甲组图1),左部为形旁“木”,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木制品有关;右部为“及”,于此作不表义的声旁。“极”的这个字的意义。《说文解字·木部》:“极,驴上负也。”所谓“驴上负”,也就是放在驴背上用来载物的木架或木板,类似于后来的驮鞍,即便是现代,在农村仍可看到这种驴背上驮物的木架。《玉篇·木部》中也有相同义项:“极,驴上负版。”
“極”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兼会意字。左边的“木”字为形符,表示与木头有关,右边的“亟”字是声符,读jí。两形合一,指房子正中的栋梁。这栋梁是木头制作的,故从“木”。“亟”也有表义的作用。甲骨文的“亟”字是个会意字,中间是“人”,两端的横画代表天和地。“亟”用头顶天表示高,高到极点。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人之至高处为亟,屋之至高处为极。”房屋正中的栋梁,是房子的最高处,所以“极”字用“亟”字作声符并会意。隶书、楷书的“极”字由小篆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极”字代替了“極”字,成了简化字。
由于“极(極)”的本义是房屋的栋梁,在房子的高处。因此引申为最高点、顶点,作名词。如“登峰造极”。最高点就是尽头,故“极”又引申为“尽头”。比如“南极”就是南的尽头,“北极”就是北的尽头。
“极(極)”由本义引申为引申义为“最高的、达到极点的”,作形容词,一般在句子中做定语或补语。如“极刑”,就是最严厉的刑法,即死刑。又虚化为副词,在句子中做状语。如“穷凶极恶”。
【卷六】【木部】其辄切(jí)
极,驴上负也。从木及声。或①读若急。
【卷六】【木部】渠力切(jí)
極,栋也。从木亟声。
【注释】①或:唐写本无“或”字。
(极)驴上负也。
段注:当云驴上所以负也,浅人删之耳。《广韵》云:驴上负版,盖若今䭾鞍。或云负笈字当用此,非也。《风土记》曰: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如冠箱而卑者也。谢承《后汉书》曰:负笈随师。然则笈者书箱,人所负以徒步者,不得合为一也。
从木,及声。
段注:其辄切。七部。
或读若急。
段注:云或者,云及声则既读若及矣,又或若急也。
(極)栋也。
段注:李奇注《五行志》、薛综注《西京赋》皆曰:三辅名梁为极。按此正名栋为极耳,今俗语皆呼栋为梁也。《搜神记》:汉蔡茂梦坐大殿,极上有禾三穗。主簿郭贺曰: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此则似谓梁。按《丧大纪》注曰:危,栋上也,引伸之义,凡至高至远皆谓之极。
从木,亟声。
段注:渠力切,一部。
其辄切,入叶群 ‖及声盍1部(jí)
极,驴上负版。
【校释】《说文·木部》:“极,驴上负也。”驴背上用以载物的木架。
巨业切,入业群 ‖及声盍1部(jí)
极,极插。
渠力切,入职群 ‖茍声职部(jí)
極,中也。至也。终也。穷也。高也。远也。《说文》:“栋也。”渠力切。一。
【辰集中】【木部】 极
《唐韵》其辄切。《集韵》极叶切,音笈。《说文》:驴上负也。《篇海》:为木版跨驴背以负物者。
又《广韵》巨业切,音跲。极插也。
【辰集中】【木部】 極
《唐韵》渠力切。《集韵》《韵会》竭忆切。《正韵》竭戟切,并禁入声。《说文》:栋也。徐曰:极者屋脊之栋,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于此。
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极。《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也。
又皇极,大中也。《书·洪范》:皇建其有极。疏:人君为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又北辰曰北极,老人星曰南极。《书·舜典》正义引王蕃《浑天说》曰: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
又三极,三才也。《易·系辞》:三极之道。疏:谓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也。
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
又五极,五常之中正也。《书·吕刑》:属于五极,咸中有庆。
又六极,穷极恶事也。《书·洪范》:威用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又四方上下,亦谓之六极。《庄子·天运篇》:天有六极。
又八极。《韵会》:四极,方隅之极也。《淮南子·本经训》: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又至也。《诗·周颂》:立我烝民,莫非尔极。
又取止也。《诗·大雅》: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又尽也。《易·系辞》: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又放也。《仪礼·大射仪》:赞设决朱极三。注:极,放也。以朱韦为之,所以韬指利放弦也。
又《尔雅·释天》:月在癸曰极。
又国名。《春秋·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
又疲也。《世说》:顾和谒王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又《正韵》讫逆切,音戟。与亟同。《荀子·箴赋》:反覆甚极。
又《集韵》讫力切,音棘。殊也。
又《唐韵》渠绮切,音技。《淮南子·精神训》:贱之而弗憎,贵之而弗喜,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
又《广韵》渠记切,音暨。《楚辞·天问》: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台十成,何所极焉。
【规范提示】“木”的末笔捺改点。“及”3画,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❶“木”窄“及”宽,顶部“木”高,底部“及”略高。❷“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❸“及”,首笔撇起笔于竖中线,撇尖伸向“木”下;第二笔的㇋(横折折撇)三个折点都在右上格;末笔捺从田字格中心下方起笔,底部与撇尖持平。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