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8 08:39
林丹(Lindane),是γ-六氯环己烷的俗称,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6Cl6,常用作一种杀虫剂。
密度:1.593g/cm3
熔点:113-115℃
沸点:288℃
闪点:157.5℃
折射率:1.533
外观: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摩尔折射率:56.64
摩尔体积(cm3/mol):182.5
等张比容(90.2K):462.0
表面张力(dyne/cm):41.0
极化率(10-24cm3):22.45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0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重原子数量:12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04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健康危害
人体中毒时,对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多汗、无力、震颤、上下肢呈癫痫状抽搐、站立不稳、运动失调、意识迟钝、甚至昏迷、并可因呼吸中枢抑制而民生呼吸衰竭。对消化系统会产生流涎、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疼痛及腹泻等症状。
呼吸及循环系统可以造成咽、喉、鼻粘膜因吸入农药而充血,喉部有异物感,吐出泡沫痰、带血丝、呼吸困难、肺部有水肿,脸色苍白,血压下降,体温上升,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对皮肤、眼部刺激症状,有皮肤潮红、产生丘疹、水疱、皮炎、甚至糜烂有渗出、发生过敏性皮炎;眼部有流泪,眼脸痉挛和剧烈疼痛。六六六的一般毒性作用为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大剂量可造成中枢神经及某些实质脏器,特别是肝脏与肾脏的严重损害。六六六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而进入机体。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六六六急性毒性较小,各异构体毒性比较,以γ-六六六最大。六六六进入机体后主要蓄积于中枢神经和脂肪组织中,刺激大脑运动及小脑,还能通过皮层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在脏器中影响细胞氧化磷酸化作用,使脏器营养失调,发生变性坏死。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影响内分泌活动,抑制ATP酶。
急性毒性:LD50:180mg/kg,1次,儿童经口,发现的最低致死剂量;50mg/kg,1次,兔经皮;60mg/kg,1次,兔经口;88mg/kg,1次,大鼠经口;500mg/kg,1次,大鼠经皮。
慢性毒性:六六六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头晕、头痛、头重,食欲不振,恶心、恶梦、失眠,肢体酸痛;多发性神经炎症状,四肢感觉障碍,松驰性麻痹,吞咽困难,视力调节麻痹;对肝、肾功能损害,心脏营养障碍,贫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等血液病变;皮肤出现接触性皮炎,红斑、丘疹并有刺激、疼痛,出现水泡。
致癌:80mg/kg,52周,小鼠经口,致癌。六六六异构体的慢性毒性与在啮齿动物中观察到的致癌作用有关,影响最强烈的是α-六六六,研究证明α-六六六具有很高的致癌性。γ-六六六对小鼠是一种较弱的致肿瘤剂,而对大鼠迄今尚未证实。
致突变:对γ-六六六致突变性研究报告证明,无明显的致突变性。
水生生物毒性:LC50:0.58mg/L,96小时,白鲢;0.63mg/L,96小时,金鱼;0.31mg/L,48小时,鲤鱼;鸟的毒性:100mg/kg,1次,鸟经口,发现的最低致死剂量;LD50:120mg/kg,1次,白喉鹑经口
代谢和降解:六六六在植物、昆虫、微生物及动物体内可代谢生成多种产物,这些都作为硫和葡萄糖醛酸的共轭物而被排泄。 在所有情况下,六六六代谢的最初产物都是五氯环乙烯,它以几种异体的形式被分离出来。在温血动物体内生成的酚类以酸式硫酸盐或葡萄糖苷酸的形式随尿及粪便排出体外。在微生物影响下也能生成酚类,但它们在土壤中还要进一步分解而使分子整个被破坏。在动物(大鼠)体内,可生成二氯、三氯和四氯苯酚等各种异构体。
在昆虫体内,六六六及五氯环己烯首先与氨基酸的硫氢基发生反应,生成环己烷系、环己烯系和芳香系的衍生物,苯硫酚和它们的衍生物是这些反应的最终产物。
农药在环境中的分解,是通过生物学和化学两种途径进行的,农药的生物学分解是农药消失的重要原因。环境中的六六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降解,一般认为六六六生物降解在厌氧条件下比有氧条件下进行更快。不少微生物可分解六六六,如梭状芽胞杆菌,假单孢菌等。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分解是在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下进行的,这些理化因素包括阳光、碱性环境、空气、湿度等、其中阳光对有机氯农药的分解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有机氯农药中的六六六在土壤中消失时间需6年半。
残留和蓄积:环境中的六六六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发生生物富集作用。从日本对水稻的农药含量调查发生,水稻与一般水生植物有着共同性质,都具有富集作用。在稻草中六六六的残留量较高,约有其种植土壤含量的4-6倍,豆类对γ-六六六的吸收率特别高,其含量为土壤残留量的数十倍之多。六六六在环境和生态系中的污染已远及南极的企鹅、北极格陵兰的冰块和2000米以上高山顶的积雪。
调查表明,六六六主要蓄积在人体脂肪内,存留最久的是β-六六六,它的蓄积作用最强。例如:在口服后可持续排泄6个月,而γ-六六六在1至2周内即可排尽。
迁移转化:六六六和其它有机氯农药一样,进入环境以后,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最终逐渐导致消失。而农药在环境中的最终消失是通过扩散、分解和生物富集途径进行的。
六六六在环境中的扩散,有溶解、悬浮、挥发、沉降和渗透等几种形式。研究表明,在25℃时;α-六六六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630μg/L,β-六六六为700μg/L,γ-六六六为7900μg/L,δ-六六六为21300μg/L。进入水环境中的农药,可被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泥土、有机颗粒及浮游生物等)吸附;进入水体和土壤表面的农药也可通过挥发而进入到地面表层的大气中,而空气中的颗粒物或呈气态的农药又可随气流中的尘埃飘流携带到一定距离,沉降于底质环境中;土壤中的农药也可通过渗透的形式从土壤上层渗透到土壤下层,进而污染地下水。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用石灰浆清洗倒空的容器。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复合塑料瓶或铝瓶外普通木箱;塑料瓶、两层塑料袋或两层牛皮纸袋(内或外套以塑料袋)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包装所用的麻袋、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的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路运输时,可以使用钙塑瓦楞箱作外包装。但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S60:This material and/or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参考特别指示/安全收据说明书。
R20/21: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n contact with skin.
吸入和与皮肤接触是有害的。
R25: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毒。
R48/22:Harmful : danger of serious damage to health by prolonged exposure if swallowed.
有害的:吞食长期接触有严重损害健康的危险。
R50/53: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R64:May cause harm to breastfed babies.
可能对哺乳婴儿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