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30 19:59
林散之艺术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名胜区万竹坞,与著名的太白楼相邻。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陈列面积为460平方米(不含林散之墓园500平方米)。是一个艺术类艺术馆,隶属于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1990年初,林散之艺术馆开始筹备。
1990年12月15日,经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申报,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开始动工。
1991年10月15日,林散之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林散之艺术馆是为了纪念当代杰出的书法艺术大师、诗人、画家林散之而建立的专题性艺术馆,与著名的太白楼相邻,地处采石镇唐贤街西端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陈列面积为460平方米(不含林散之墓园500平方米)。林散之艺术馆是框架砖混结构,整个建筑仿照中国传统民居的风格,小巧精致,古朴典雅。馆舍依山就势,阶梯布局。主要分为主展厅、副展厅、书画学术厅和林散之先生墓园四个部分,整个陈列简洁、大方、与建筑、环境相协调。
2005年10月,林散之艺术馆主办的《林散之先生部分弟子书画作品展》,在采石风景名胜区延园景点“薪传堂”展厅展出,有其弟子书画名家王冬龄、赵绪成、尉天池的作品。
2004年10月1日~10日,与南京九竹斋联合举办了《林散之先生国画精品展》,在林散之艺术馆主展厅展出林散之国画精品66件。
2007年10月,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联合举办了《金陵四家书画展》。
林散之艺术馆的展出藏品是林散之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手稿、印章、文房用品等以及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有林散之的子女和亲朋好友的捐赠,有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还有一部分是开馆以来慕名前来参观的全国各地书画名人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留下的墨宝,最后一部分是该馆开展业务活动时特别征集的作品。馆藏共522余件(套),其中林散之的书画作品166件(套)、印章42枚、文房用品和各种证书等物品94件,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200余件。重要展品有1952年隶书《罗浮图书八言联》、20世纪60年代国画《黄山道中》、70年代草书自作诗《太湖东山纪游》、80年代草书大幅《送人游吴》、1984年草书《早发白帝城》、1989年大幅作品《金顶》等都是林散之各时期的代表作。另还陈列着赵朴初、萧娴、费新我、日本的青山杉雨等名家的作品。名家的作品有黄宾虹篆书《鸣禽画马七言联》、赵朴初书法《雄笔巨川五言联》、启功书法《林散之艺术馆》、沈鹏书法《三台阁》、高二适草书《赠林散之诗》、肖娴书法《江上草堂》、陈大羽篆书《散木不朽》和治印《林散之印》、《不残老人》等。 截至2019年末,林散之艺术馆的馆藏数量有619/套,其中珍贵文物有125件/套。
林散之艺术馆的展品主要是书画作品,即纸质藏品。在保护措施上以防虫防潮为主,每年更换防霉防虫药,展厅、库房配有空调和吸湿机来调控温湿度,保证书画作品不霉变虫蛀,现所有展品都保存良好。
2005年6月,由南京东南大学东奇公司负责安装了HG2116数字监控网络系统,该系统提供了视频动态移动报警功能,支持一系列复杂联动动作,能有效确保报警现场录像资料的完整性。在消防设施上配备了DP75(8。5马力)手抬机动消防泵一台。展厅、值班室分别配备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六合安手提式水型灭火器十余个。白天由工作人员管理,夜间由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民警在馆外巡视,馆内由保安分班值勤。监控系统全天侯设防。另配有警犬和警棍。2008年,风景区为了更好地加强文物保管的科学化管理,将林散之艺术馆的藏品统一集中收藏保管。由于风景处综合库房保管条件简陋,安全实施陈旧,2010年,风景区根据《马鞍山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现文物集中存放的通知》的文件规定,将文物藏品移交采用金融系统“寄存”方式管理,由市博物馆统一存放中心库房保管。这一举措提高了风景区文物藏品抵御自然损毁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了珍贵文物的安全。风景区对该馆文物管理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出《采石风景区文物管理办法》《采石风景区文物保护管理办法》《采石风景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流程》《采石风景区文物库房安全保护制定》等多项安全措施。实行文物保管人员每月一次例行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每年完成文物盘点,根据检查结果,撰写文物藏品情况汇报材料,对藏品的保护现状,做详细描述,整个藏品按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手续完备,确保藏品安全。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1992年,林散之艺术馆编辑出版了林散之书画纪念册。1997年由华商报社出版发行了《中国书画名家——林散之》VCD光盘。
1997年,林散之艺术馆配合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林散之书法集》。
1998年,林散之艺术馆配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名家临书-林散之临《礼器碑》。
2001年,林散之艺术馆选出馆藏作品100件,由中国美术出版社、杭州富阳华宝斋古籍书社出版发行了《。林散之艺术馆馆藏精品集》宣纸版本书籍。
2003年,林散之艺术馆配合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林散之书画集》和《中国著名书画家造像——林散之》VCD光盘。
2006年,林散之艺术馆配合林散之研究会、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林散之书法集》《江上诗存》。
1992年11月,林散之艺术馆成立了“林散之研究会”,收到与会人员论文30多篇。
1994年11月,林散之艺术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林散之研究第一辑》论文集。其中,副馆长汪钧撰写的论文《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论林散之在书法线条美上的贡献》在论文集上发表。
2006年9月8日,林散之艺术馆的朱霞在《江淮时报》发表《当代草圣林散之——论林散之草书特点》一文。
2006年9月16日,林散之艺术馆的朱霞在《美术报》发表《我是江南一画人——画家林散之》一文。
2003年11月29日,林散之艺术馆为纪念林散之诞辰105周年,由文物出版社、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与江苏省国画院在中华世纪坛联合举办了《林散之书画展》。
2007年10月,林散之艺术馆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联合举办了《金陵四家书画展》。
杨羽翎(1991.10~1993.4,副馆长主持工作)
何明富(1993,副馆长主持工作)
孙福云(1993.5~2011.2,副馆长主持工作)
朱霞(2011.3~至今,副馆长主持工作)
林散之艺术馆是国营事业单位。
林散之艺术馆由市财政差额拨款。
林散之艺术馆下设办公室和陈列部。
林散之艺术馆的人员编制有10人,现有副馆长1人,办公室主任1人,工作人员4人,其中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文博馆员)3人。聘请保安人员3人、保洁人员1人。
林散之艺术馆年参观人数为16万人次。
林散之艺术馆的服务项目有导游讲解、林散之书画复制件和书籍等纪念品销售;休困茶座、书画学术接待厅。并提供观看《中国书画名家——林散之》和介绍采石矶风光等VCD光盘,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交流场所。
林散之艺术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巿雨山区采石街42号采石风景名胜区内。
每天开放,冬季8:30—16:40,夏季8:30一17:40。
80元(注:采石风景名胜区门票)。
公共汽车:马鞍山市火车站乘4路公共汽车到达采石风景区,从火车站打的到景区10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