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

更新时间:2024-08-16 16:55

林格,著名学者,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首席专家,新时期养成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创建者。

人物介绍

因长期深入全国各地1000多个县、1200多所学校调研或者蹲点实验,林格被称作教育界“用脚做学问”的人,在区域教育发展战略、提炼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体系建设、创建生命课堂、生成校本课程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德育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而在教育理论上,踏实于厚实、丰盈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融合西方灿烂人文之精华,并先后师承或者耳提面命于张岱年李慎之童大林柳斌孙云晓、杜和戎、程鸿勋、郭思乐等当代人文教育大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系统、通达的教育理论实践体系。

在腾讯教育家博客中点击量达到1000多万,以“以绵薄之全力谋求中国教育进步”为主旨,林格被评为“最有偶像气质的博主”。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是一种大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的温度》(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同时坚持数年在现代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报刊主持教育思想专栏,深受读者喜爱。流传较为广泛的教育观点有“教育做到极致就是一种文化”、“教育者惟一要做的是事情是捍卫学生的主动性”、“教育的成功一定是常态的成功”、“做有温度的教育”、“在解放学生的过程中解放教师”、“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等等。

林格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国务院直属研究机构,兼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特聘专家以及全国数十所中小学校名誉校长,同时还是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与教育界、文化界众多名家共同创建“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被推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该会馆秉持“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的信念,传承书院文化血脉,创新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兼具藏书楼、国学馆、教育物质陈列所、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等功能,同时以此为线索构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与“未来三十年关键人才培优基金”。

教育体系

一、新时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理念在新时期有了新发展,不仅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合作,推动以培养习惯为主的德育工作,而且还涉及到人的生命发展的根本问题,特别是生命的整体更新与发展问题。这里包括具有重大操作价值的阶梯式学习法,变不爱学为爱学、主动学,变不会学为自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用个性化的方式学习,按照新课标要求,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因此,和种植庄稼类比,养成教育是培“根”的成功教育,是拒绝“化肥”和“农药”的生态教育,是发扬人的生命潜能的人文教育。

新时期的养成教育”整体改革方案主要是回归教育本根,高度尊重人的发展规律,解放教师和学生,适应现实评价体系,走内涵发展之路,生成适合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打造区域名校,推动教育变革。 经过十年的研究实践,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赋予了养成教育更多的新内容,特别需要强调是,新的养成教育,因为青少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学习生活中度过,学习不好,做人就没有信心。因此,从学习习惯突破,从而解放孩子的大脑,进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创造等习惯,才能全面丰收。 养成教育又不仅仅是行为道德习惯的教育,它的内涵和外延要更广更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系统工程,是大教育,但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落点当然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办学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工作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都已明确指出,德育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推行养成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中小学推行德育的明确要求。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意义,也是素质教育的两个任务:一是通过养成内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不教而教;二是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健全人格,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教育内涵改革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需要而研制、设计的中国教育内涵改革与发展整体改进方案,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操作体系。该方案由25位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校长担任专家委员,林格担任首席专家。

(1)目标:顶层设计,诊断分析,综合治理,确立阶段发展的突破口,坚持蹲点实验,以绵薄之全力谋求教育之进步,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2)定位:一是用整体代替单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核心是找到突破口,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率,发挥体系的力量。二是先诊断,后设计,重解决,实现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

(3)宗旨任务:

一是决策咨询。通过深度调研与实验论证,为中央、国务院等有关直属部门提供教育改革的决策依据与数据。同时为各级教育局(厅)提供教育战略发展咨询,提供科学、可行、务实的学术支持系统。

二是服务基层。包括:1、问道——蹲点、诊断学校发展并与校长(局长)一对一对话,确定发展、突破之步骤、策略。2、铸魂———萃取、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创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3、生命课堂创建——回归教育本质,激扬生命价值,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根——培养习惯,奠定学生健康的人格体系。并推进德育课程化;5、教师发展模式创新——导入教师专题科研模式,打造名师群,并建立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课程;6、校本课程体系——生成、提炼学校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7、中高考管理——素质好不怕考,导入中高考项目管理长效机制,并制定培优课程计划;8、合作办学与教研产品研发。导入优质品牌资源以及学术支持系统,与各地联合创办高水平的博雅精品中小学学校。与各教育机构、出版机构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产品与服务产品,开创新时期办学多元多层次运行模式。等等。

选摘

成为偶像,独领风骚,斯人如许,客属之骄。

——生本教育创始人,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思乐

林格是具有卓越才能的。

——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

博闻精思,豪气睿智。

——著名语言心理学家,中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教授 佟乐泉

感谢林格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的学习能力与成熟的思想令人佩服。

——教育家,中国关工委学习科学研究室主任、教授 程鸿勋

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恰恰相反,比如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的智慧就在于——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著名教育专家 唐曾磊

林格先生致力于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当今教育模式,在建立中国新教育模式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顺应历史潮流,博采众长,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校长 郑耀宗

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的感觉是:从来没想到,一听就能懂,一用就管用。真诚希望之花早日开遍全中国。

——太原市知名校长 贺慧琴

当前的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的思想家、实践家、先行者和引领者,林格先生做到了!

——厦门金尚小学校长 陈春梅

林格主任开创的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养成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在我校实施效果很好,学生、教师、家长均受益,这些与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感谢林格先生的教育情怀。

——全国知名校长、深圳螺岭外国语学校校长 杜小宜

林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步骤,意在探索一种更纯真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探究人文关怀之下的教育之道,对教育在新时期不断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的需求大有裨益。这种教育理念也成为时代的新需求。

——宋莹

林格先生有着一颗热血沸腾的诚挚而幸福的心。中国教育虽然还在迷雾中前行,但因为有太多像林先生般胸怀热血的教育专家的振臂高呼和披荆斩棘的引领,我似已看见,中国教育充满希望的彼岸,已不再遥远。

——桃小酥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林格,为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用了十年时间进行教育新探——他踏遍了全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1200所学校,拜访了400余位教育专家。林格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细节末梢和教育技巧上的创新已经不足以缓解的全民教育焦虑”,真正需要创新的是教育观念,他呼唤教育者能够尽量减少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

——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 徐承芸

林格教授是著名学者、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新时期养成教育理念集大成者,因其提炼办学思想、开创学校品牌方面独树一帜,而又年轻有为,被誉为京城教育界的“四少”之一。我们学校请到了林格教授为我们全校的教师做学术报告。林教授一共讲了四个半钟头的课。而且,没有稿子,也没有使用电脑,他就坐在麦克风前使用人脑,一直那么平静的,那么和风细雨地讲,而且从没有出现任何不流畅或者记忆卡壳的地方,语速不是很快,刚好可以给大家记录的空间,同时又那么的清晰,逻辑性极强。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极富内涵,含金量极高的学术报告。因此,从早到晚,听者既不感到疲劳,又特别感到时间的飞快,听得似乎还不满足。同时又因为极富条理,思路清晰,大家记录得都非常详细且条理,语音又非常准切,极富磁性,连续几个钟头的报告简直就是一场盛宴,是一种享受,也是我历年来听到的最有水平,最有学术含量,又最清晰,最让人共鸣的一场学术报告。以我挑剔的眼光去看,他能赢得我的佩服就足以证明了。

——广东 吴美端

前不久接触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让我有了一种醍醐桄顶,耳目一新的感觉。林格先生的观点,首开了对传统教育观念说“不”的先河,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想来,却是一种理念的回归。

——云南 杨琳娟

感到更有幸的是再次见到了林格老师。林格老师是我尊敬的专家,林格老师的研究是具有实效性的研究,并能让大家在教育中能找到落脚点和出发点的教育领军人物。

——小鱼的奋斗

阅读林格老师的文字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被触动。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有所行动。

普通人是需要精神导引的,宛如林格老师之于我的鼓动和激励。宛如教育和阅读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的抚摸和激励,这绝非立竿见影的物质收益。我想或许被吸引者,被触动者会有着自知的理由。

或许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克氏的话语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认识你自己。

于是我们说,或许透过林格老师缜密,博学,关怀,挚爱,睿智的文字,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走近一位智者,感受生命和思维的愉悦和律动。人说,追逐快乐是做人的本能。我想自己也未能免俗。追逐快乐,追逐内心的声音,追逐林格老师的指引,开始了就不再中途离开。

——姜老师读林格

在与林格先生教育观念一次次的碰撞中,结合林格先生的教育观点,我对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进行了对照与反思。林格对教育的诸多精妙观点:

●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会背负这么多跟教育无关的内容:升学、就业、致富、成名成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教育者很容易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教育利益舍本逐末。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把阶段性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教育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这时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是“无为”,这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

——浙江富阳lqwxbyf

见到林格先生,他是如此地低调,一件内敛的羊毛衣,一条休闲裤,一对永远具有洞察力的双眸,让我的大脑中马上跳跃出一些字眼:清新、智慧。

与林格老师的会面,可以说他是我的高人和贵人,在与他的谈话之间,林格先生流露出的是新时代的博古通今的教育纵横家的气息。林格先生说到,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着何种困难,以及这些困难如何去处理才比较妥当。所谓资源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确如此。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教育界中的精兵强将有效地整合,然后把教育理想真正地付诸实施,打开现时代前提下的真正的下一代成长改革局面。

在谈话中,林格先生逻辑清晰,他,曾经将德国的黑格尔哲学家的《小逻辑》干抄5遍,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的。林格先生广猎群书,才华横溢,思想深有见地,真不愧为当今中国新一代有影响力的教育家。

——广东 子俊方舟

尽管,你是静静的,我的脑海却时时呈现你抑扬顿挫的演说,语重心长的教诲。

你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教育的冗重,而是从心出发,用爱去融化,“润物细无声”,让教育者轻松的施教,让孩子轻松地被教育。 教育不再是单一,笼统,教条,墨守成规的,而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是人性化的,是活生生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尽管,你是静静的,却有着千军万马的力量!指引着教育的方向!

我喜欢你是静静的,在花丛中,在草地上静静地微笑,能感觉到你真实的存在,尽管,你说自己是自说自话,但分明是如此热闹的互动,无数人已经为你触动——教育者,孩子,家长,男人,女人,仁者,智者……尽管你是静静的。

——宜兴 教师

演讲题目

1、《铸魂——学校办学理念的生成与提炼》;

2、《回归与突破——中国教育内涵改革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性》;

3、《校长管理工具箱——解决问题的9种基本方法》;

4、《体系的力量——如何建构学校文化体系》;

5、《课程的逻辑——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结构和生成》;

6、《校长人格魅力的塑造与养成》;

7、《人生中一定要读的几本书——世界教育经典解读》(上、中、下);

8、《明晰的美感——校园美学的理论与实践》;

9、《格局、定位、突破——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与战术》;

10、《守正出奇——中西方基础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11、《远见与求实——中国教育未来三十年》;

12、《教育的理想与情怀——教育家成长之路》;

13、《社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学校发展的生态问题》;

14、《教育价值观——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生成与强化》;

15、《养人养心,养树养根——德育课程化的可操作性》;

16、《教育的温度——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性与价值性》;

17、《诊断与对话——教育整体发展和改革的7个关键问题》;

18、《名师工作室的制度创新——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19、《素质好,不怕考——高考项目高效管理模式》;

20、《回归教育本质,激扬生命价值——新课程下怎样实现课堂的价值》;

21、《有与无——高效课堂模式的生成方法》;

22、《认真写字——一个习惯强大一个民族》;

23、《教育的力量——教育内涵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24、《做温暖人心的教育——回归教育原点,尊重生命规律》;

25、《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

27、《人是熏陶出来的——养成教育的三个境界》;

28、《评价创新与教育改革》;

29、《学校文化策划的逻辑与要点》;

30、《教师专业发展的道、法、术》;

31、《体系的力量——区域特色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

32、《家无书香犹荒野——家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做法》;

33、《觉醒——区域师生年度阅读计划的策划与实施》;

34、《学校的灵魂——教师学术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35、《中国教育未来的三大价值》;

36、《教育的成功最终是常态的成功》;

37、《如何铸魂——价值观、方法论以及呈现方式》;

38、《发挥体系的力量——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与累积》;

39、《课堂文化中的概念对——兼谈听课、评课、说课的基本逻辑》;

40、《用心即不用力——追求教育的一种无为自然状态》;

41、《不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漫谈儿童阅读校本课程体系》;

42、《教育在教育之外——养成教育之教育物质学原理》;

注:待补充。

作品

1、《教育是一种大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2、《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北京大学出版社);

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

4、《教育的温度》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