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寺

更新时间:2024-07-13 14:33

南少林寺,前身为“林泉院”,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千米。

历史沿革

南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前身为“林泉院”,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峰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南少林寺正好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得名九莲山少林寺,世称南少林寺。

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

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据考,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

发现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考察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几百年的寺院遗址,经过认真发掘,发现了5个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载,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

据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队对九莲山寺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真觉大师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长兴四年岁次癸巳正月”等字样的南唐陶质鸱尾等珍贵的历史文物。

重建

1991年,当地政府联合中国武术学会、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学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南少林寺遗址进行科学论证。最后宣布了论证结论:“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术界通称的闽中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

1992年8月8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并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为南少林寺方丈。

1998年12月8日,九莲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内外开放。

2006年11月2日,莆田南少林寺隆重举行了“莆田市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交接仪式暨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莆田市政府恭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学诚大和尚出任南少林寺住持。

遗址特色

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朴初题额的“南少林”牌坊等。

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着南少林寺,形成气势昂扬的寺院群落,重现了当年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

文物遗存

伽蓝菩萨

少林寺的伽蓝菩萨与众不同,不是关公像,而是“紧那罗王”,形像为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据《河南府志》记载,元至正(1341~1368年)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低微,寺中竟然无人知其由来。至正十年(1350年),少林寺被红巾军围攻,危急关头,这位行者手提烧火棍,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至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也”,红巾军见此情状,惊恐万分,到处逃串。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难,而这位行者也在随后圆寂。至此,少林寺的僧众才知道这位行者就是紧那罗王的化身。为了纪念这位行者的护寺之功,在寺中为他塑了像,建了紧那罗殿,请他担任寺院的护法伽蓝菩萨,并塑造形像供于大寮(厨房),供奉为“监斋使者”,以圆满寺院饮食之事。之后,天下寺院纷纷仿效,也在大寮供奉“监斋使者”紧那罗王菩萨。

资福寺

南少林寺主建筑群北侧平台上,有一座资福寺,建于清初南少林被毁之后不久,具体年代不可考。

相传清初南少林武僧参加反清复明斗争,清兵乘虚绕道而攻,猖狂烧毁南少林寺。这时有五位武僧杀出重围,幸免于难,其中两人流落泉州,一人流落永泰、一人流落仙游,还有一人隐姓埋名于福州长庆寺,后来当上方丈,他在当方丈期间,伺机指派弟子回泉山重建南少林寺,不敢沿用原名,故改为“资福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与戊戌变法同年),该寺由福州长庆寺(西禅寺)方丈带领僧众和信众重修。资福寺坐北朝南,歇山式,二进深,一字形排开,中间为大雄宝殿,两边各隔一个天井,有厢房,天井的上下各有走廊与大雄宝殿相连。大殿前有山门,门前有上下两埕,均用黑砖铺就。大殿后墙有胡同与两边厢房相通。寺院原有直额“资福寺”被毁。“大雄宝殿”横匾在考古时只发现碎块,经拼凑后四个鎏金大字尚算完整,行书体,洒脱飘逸、龙飞凤舞。大殿现存横匾一块“宰化人天”,是九龙匾,匾上的鎏金题额、大字和落款均被揭走。

资福寺旁有两块巨大的石板,都有2米多高,1米多宽,20多厘米厚,其中一块上刻“朝耕山陇云,暮钓西桥月。澄渚一闲人,林泉甘独拙。”取的是南宋朱熹“耕云钓月”的意境。

另一块石板上刻“僧继言造”,是北宋治平年间南少林寺的继言和尚用一指禅神功手刻上去的。

资福寺的旁边有5口大石槽,是文物考古时挖掘出来的,最小的长1.2米,高0.5米;最大的长2.3米,宽1.1米,高1.3米。当地村民说以前有30多口,后来许多被开了去做门窗石碑小桥等用途了,仅剩5口。每口石槽都有刻着许多文字,年代久远,日晒雨淋,许多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其中一口石槽上沿,清楚地刻着“治平二年……班首继言……方丈……诸罗汉浴煎茶散”等字样。由此可以证明继言和尚存在的真实性,为他的断代找到了实物依据。还有一口石槽上刻“嘉佑癸卯九月造”“当院僧兵”等字样,可以看出当时是有“僧兵”的,而历朝历代,有僧兵的,只有嵩山少林寺及其分寺。

达摩璧

南少林寺有一件镇寺之宝,就是天然的达摩璧。这是一块玉璧,打磨完了天然显现达摩祖师像,被南少林寺奉为镇寺之宝。清初清兵围攻南少林寺,火烧南少林三天三夜,只逃出去五个和尚,就是前五祖,其中有达宗和尚,他的舍利塔遗址就在林山村的塔西小山坡上。南少林的南拳由此广为传播和发扬,对南方数省和东南亚影响巨大。

火烧南少林之后,匆忙逃生的人,并未带走那块镇寺之宝——达摩璧,从此,就湮没在了南少林的废墟之中。时光荏苒,到了1969年,一位香港人,听师辈口口相传,南少林的达摩璧极有可能还在南少林遗址,他就悄悄的来到林山村,到处挖掘寻找,最后终于在2米多深的地下挖到了,他将达摩璧带到了香港。直到1992年,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找到南少林寺的消息,并决定重修南少林寺,这位香港人,又将这块达摩璧完好无损地归还给了南少林,放在莆田人民银行的保险柜里。

林山村的塔西,存有“达宗和尚塔”的塔基遗址。

红花亭

南少林寺西有个“红花亭”,里面是“保民殿”,建于隆武二年(1646年丙戌,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对应清朝是顺治三年),为莆田人郑郏和陆圻所建,后为反清复明义士的聚会之所。保民殿的“民”字是出头的,意为“反清复明”“为民出头”。神案底座是石砌莲花图案,亭柱对联为“柏酒倾杯绿,篱花带雨红”,因下联有“红花”,故名红花亭。亨柱上有“万物总归三尺剑,五云时现七星旗”的对联,殿内柱子两副对联分别是“手持七星护国泰,足执二法保民安”, “剑下龟蛇照日月,旗中龙虎透云霄”,由殿内供奉的是郑成功、万云龙、陈近南,这几个对联和洪门“花亭结义改姓洪”等,可以证明这里是当时洪门,即天地会聚会结义的地方。

祖山尾

南少林后山,明朝以前叫“佛山”,后来据说是朱元璋的三子、晋恭王朱棡,为避靖难之乱,逃至莆田九莲山,在南少林的寺西建了一个院子,隐居读书,就是“朱三读书院”,也叫“朱三太子庙”。后来,“佛山”也就改称“朱山”了,现名“祖山尾”。朱三庙经历了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莆田的8级大地震、清初的火烧南少林,大致完好。

祖山尾海拔642.4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东部山头尾576.6米,南部斜仑595.5米,紫霄峰559米,南少林寺对面的巨岩“石面桶”(又叫卧佛山)576.6米。

南少林寺所在的九莲山林山村,保存大量与寺院有关的地名,如院前、院后、院口、塔里、塔西、放生池、练功埕、马槽等,更有与习武和僧兵有关的姑嫂营、南营、后营、尾营、将军庙、旗杆坪等。

南少林寺周围有下院苦竹寺、霞梧院、紫霄寺、九莲岩、飞石岩等,环绕着林泉院,形成洋洋大观的寺院群落,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势可见一斑。九莲山形似“观音坐莲”,祖山又形似大小两个弥勒菩萨,对门又有卧佛,左右有文殊菩萨的狮山和普贤菩萨的象山。远望可以看见三江入海口、九华山和壶公山。

历史文化

寺院由来

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广、僧满、僧广三人带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盗,他们在福建除暴安良、弘扬佛法、广度有情,当地居民更加安居乐业,深情挽留道广等人。唐王李世民念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史称“南少林寺”。

代表拳种

飞鹤、宿鹤、食鹤、白鹤、桂麟、韦陀、老鹰披翅等拳种。

三十六宝

鸣鹤二十八宿

鸣鹤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种之一,起源于白鹤拳,后演变为飞、鸣、宿、食四类拳种。鸣鹤拳与自然门、五祖拳、太极拳、地术拳等被列为福建省代表性拳种。其代表性传承人戴义龙曾出版《南少林拳医汇宗》等专著,2003年被中国武协授予“六段拳师”。其家传的《南少林拳谱》是研究南少林武术的重要资料。

对鸣鹤拳的抢救、保护、挖掘、传承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以其深厚的南少林文化内涵,承载着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情结;

二是以浓郁的南方特色,表现武术文化的精髓;

三是拓展南少林旅游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鸣鹤拳”应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韦陀拳

“韦陀拳”为南少林拳法,原为莆田南少林寺护法拳术,是典型的南少林传统拳种之一。

“韦陀拳”包含六套子拳,能以一敌众。该拳风格刚猛,步法稳健,套路练战结合,技击性强,技巧性突出。

非遗价值

2011年12月14日,与河南嵩山北少林功夫遥相呼应的莆田南少林武术,入选第四届省非遗名录。

2013年~2014年,将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现最佳的全面保护目标。

莆田南少林武术是中国少林武术在南方传播,并在民间植根、传承、发扬,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朵奇葩。

莆田南少林武术自清代传入莆田民间已有300年历史,技艺灵巧,可应用于健身、防御,它涉及历史学、军事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对南少林武术的传承研究,将有力地促进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弘扬光大,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推动莆田及武术运动发展,对强身、防身也将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

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洪光荣会长表示,因莆田南少林武术在几百年传承历史中,以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形式而存在,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许多独门绝技濒临失传。如不及时加以抢救保护,必然造成失传或残传、误传的状况。

20多年来,以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为主体,对莆田南少林武术进行广泛的普查、搜集、抢救、发掘,并制定了五年计划保护措施,如2011年~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重点扶持培养濒危拳种后继传承人36人;2013年~2014年,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现最佳的全面保护目标。“但这些都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洪光荣说,希望通过本次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能让我市各界更加重视莆田南少林武术的挖掘和抢救工作,弘扬南少林文化,让这一有地方特色的拳种为海西建设和两岸的交流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2020年03月,南少林武术(莆田)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活动

2006年11月2日,南少林寺举办盛大的“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交接仪式暨祈祝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会”,正式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2009年11月1日,举行了第三届中国(莆田)南少林武术文化节,本届武术文化节集佛事法会、武术公演、文化活动为一体。来自印尼、新加坡、马来西来、美国、菲律宾、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的国际国内友人及43个世界各地佛教团体极积参与了此次文化节。

2012年11月1日,以“武林神韵,佛教盛典”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莆田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在福建莆田南少林寺举行,本届武术文化节集佛事法会、武术公演、文化活动为一体。

2012年12月29日,南少林寺举行了盛大了升座仪式,空性法师荣膺南少林寺方丈,学诚大和尚为空性法师送座。

2015年11月9日,莆田南少林寺举办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高峰论坛与南少林发展战略研讨会,活动吸引了200多位来自天南海北的僧众、政府官员、学者、记者及武术爱好者前往。他们齐聚九莲山,共同商讨中国佛教、南少林的未来发展宏图,进行了一场事关文化输出、弘扬南少林寺禅武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讨论。

2016年3月中旬,莆田南少林寺一行55人应邀出席印度新德里举办的“2016世界文化节暨‘生活的艺术’成立35周年庆典”。

2016年4月15日上午,莆田南少林寺一行人员启程前往香港,作为莆田市唯一代表单位,参加4月18日至19日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福建非遗特色文化展演——“福建非遗梨园春”,现场向广大香港市民表演南少林武术《少林雄风》等节目。

2017年4月18日,“全球洪门联盟”总会长刘会进率领来自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洪门弟子代表共60余人,来到莆田南少林寺红花亭前,用洪门大礼——“阴风令”举行庄严而肃穆的祭祖仪式。

2017年5月17日——5月29日,莆田南少林寺方丈空性大和尚应珀斯广东同乡会联合西澳仁义堂国术学院主办的“中澳武术—龙狮多元文化交流会展”活动邀请,携禅武文化交流团一行9人包含禅武、书法、传统禅医等中华传统文化首次出访澳大利亚。

2017年11月9日上午,福建与日本冲绳县缔结友好省县20周年,以日本冲绳县文化观光体育部空手振兴课课长山川哲男为团长的冲绳空手道交流代表团一行20人,来到莆田南少林寺,与莆田武术界人士交流“武艺”,“演武会友”。

2018年4月下旬,莆田南少林寺武僧团应邀参加“金门县云林同乡会理事长交接典礼”,专场表演了南少林武术(如图)。

2018年10月28日上午九点,参加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海内外高僧大德及各位嘉宾来到南少林寺参观。

禅武文化

莆田南少林寺,以南少林禅武文化为核心,融合南少林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南拳”“禅修”“禅武”“禅茶”“禅医”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莆田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景观点之一。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南少林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下林山村境内。

交通路况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华山,距离市区16千米,东起岭头垄里,西至北门村,南起后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厦324国道贯穿全境,福厦高速公路与域内设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间,为经济发展及南少林风景区提供便捷交通条件。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总规划面积26.1平方千米,区内的九华叠翠与紫霄怪石被列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