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通

更新时间:2023-10-17 14:35

林祥通,男,1936年11月出生,福建省闽清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男,1936年11月出生,福建省闽清县人。

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并在华山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

1964年调同位素实验室,从事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中诊断和治疗应用工作

1978年任内科主治医师讲师

1982年晋升副教授及同位素室副主任。

由国家科委和卫生部选派1982、1987、1994三次分别赴日本前桥市群马大学医学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短期(各3个月)研修

2004年由华山医院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

职业历程

历任华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上海第一医学院(后改名上海医科大学)副院(校)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临床1组)

中国核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核医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核医学杂志第四届总编辑

IAEA技术合作国内顾问组成员(1996~1999)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亚大区域协作(RCA)人类健康项目(RAS 6/028)国家协调员(1996~2002)

第五届及第八届亚大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AONMB)顾问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兼放射性药品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航天部第二研究院核医学设备技术顾问(1990)

核工业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教材委员会委员(1991~1996)

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及复旦大学“211”工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之一

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物理学兼职教授(1995~1998)等

现任华山医院终身教授

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华山医院临床核医学研究室主任

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国核学会理事

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职业成就

①1976年起与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生物化学研究所多肽激素组等单位合作,建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放射免疫分析法及临床应用研究,并建立国内人工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进行TRH兴奋试验的临床研究,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探测的完整体系,与周前教授合编《甲状腺核医学》专著一本,T3、T4放射免疫测定及临床应用获1980年卫生部甲级成果奖(No 80-25-2),TRH兴奋试验及临床应用获上海市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NO 90-315701),此外,血清生长激素(GH)放射性受体分析法及临床应用研究获上海市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NO 90316101)。

②老年人脑部变性疾病(PD、A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研究:结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以及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研究生的青年基金2项,指导博士生5名,从事中枢神经多巴胺(DA)系统相关疾病的实验和临床99mTc-TRODAT-1 SPECT研究,其中《核医学在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与血流联合研究》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成果(沪科成登字NO.20020049)。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1996年始在提出科室发展战略、争取PET立项,技术方案、人才引进,基建规划等方面参加及指导我院PET中心的筹建,经过近4年的实质性工作,于1999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PET中心,为核医学进入“分子影像学”的新阶段发挥引领性的指导作用;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PET质量控制和医师培训”3期(NO.2002-09-04-016)、 “PET(PET/CT)新技术医师培训班”(NO.20050904030)2期,来自全国各PET中心骨干医师200余名参加培训;组织编写《PET临床病例精选》专著,并担任主审人,涉及本课题的博士生3名已毕业,3名目前在读,当前致力于指导研究生进行正电子核素标记中草药有效成分(石杉碱甲、左旋千金藤啶碱)的研究,旨在探索PET分子影像技术对我国传统中药二次开发的潜力和有效途径,《PET及PET/CT在肿瘤诊断与临床治疗决策应用研究》获2005年第六届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7年分别获美中核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杰出贡献奖、1995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总编辑奖、1995年获上海医科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