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良

更新时间:2023-03-06 14:26

林秉良(1913年6月--2001年5月),男,汉族,广东省惠阳人,大学毕业,第七届广州市政协委员。改革开放时期,林秉良历任天主教广州教区主教,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广东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委员,第八届广东省政协常委等职。

个人简介

1990年,林秉良任天主教广州教区主教,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教区第一位自选自圣的主教。林秉良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为促进团结、维护安定,为中国天主教爱国爱教事业鞠躬尽瘁。林秉良1924年入读广州圣方济各沙忽略小修院,1941年毕业于香港仔华南修院,同年9月晋铎,他先后在广州、东莞、河源等地教会任神父。中国改革开放后,林秉良紧跟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从广州教区地处开放前沿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使教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新途径。他把强化管理摆在首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构建了系统完善管理的机制,使全体教职人员、工作人员工作更有效率。他着眼于提高教会自养能力,全面加强教会的房产管理,使教会事业蒸蒸日上,宗教活动安全有序。他十分重视教会接班人的培养,任主教期间共培养年轻神父12人、修女和女修生20多人,逐步解决了教会接班人青黄不接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市内3间教堂多次被评为广州市“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人物事迹

作为宗教界的广州市政协委员,林秉良特别重视发挥自身作为宗教界界别代表的作用。他积极反映宗教界情况和信教群众心声,在党和政府与广大神长教友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而努力。他在政协会议和通过政协提案,多次提议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室教堂门前的“脏、乱、差”情况进行整治,对石室教堂和历史悠久的沙面露德圣母堂、河南宝岗天主堂等宗教场所加强保护,引起了广州市、区有关部门的重视,促进了这些教堂的保护工作。他反映的天主教淘金坑“圣山”被占用的问题,被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受理,获得了拨地补偿,并易地渔沙坦建起了天主教圣露济亚堂。他的这些工作,受到了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好评。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教会,发动信教群众积极开展慈善福利工作。他任主教期间,共为教育、灾区筹得善款50多万元;还建立了友爱敬老院,开办了石室友爱学前班,设立了“三好学生”奖学金,鼓励教友子女努力学习,树立了天主教会在社会的良好形象。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来广州市天主教教堂石室参观访问的世界各地宾客越来越多,他们中有国家元首、官员、商人,也有学者、宗教人士和教友。林秉良恪守“三互”原则,利用各种场合,广交朋友,广结友谊,宣传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中国人民的优良品德,推动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和交往。

为充分发挥宗教在维护安定团结方面的突出作用,林秉良还结合国际国内不同时期的形势需要,组织神长教友开展主题活动。1997年和1999年分别举办了庆祝香港、庆祝澳门回归的活动,2000年举行了“纪念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50周年座谈会”,激发神长教友们的爱国爱教热情,遵循天主“十诫”,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林秉良热爱国家和民族。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暴行发生后,他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神长教友们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国政府声明,严厉谴责、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暴行,支持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严正立场。林秉良是一位爱国爱教的主教。2000年10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天主教“两会”反对梵蒂冈“封圣”活动座谈会上,他发表讲话,坚决拥护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中国外交部的声明,认为梵蒂冈该次“封圣”没有按教会的有关规定核定和册封“圣人”的程序进行调查研究,而是由台湾主教团一手包办,并选在10月1日国庆节,实质是向中国教会和中国政府挑战,是对中国天主教会的否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