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

更新时间:2023-02-10 23:33

林路(?-1938),福建省龙岩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调闽南工作,任中共漳州县委组织部长。1938年1月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常委,同年6月14日在平和县小溪镇坑里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时遭国民党顽固派暗杀,英勇牺牲。

人物生平

林路,福建龙岩人,出生年月不详。他童年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困,十四五岁就去当搬运工人,挑起生活重担。在资本家和工头的层层盘剥下,他终日劳累而不得温饱,还时常惨遭资本家和工头的毒打。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使林路幼小的心灵开始孕育反抗精神,他与工友们一道自发掀起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后来,他在共产党员郭滴人的帮助教育下,逐步接受革命思想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林路受党的派遣,到闽南工作,任中共漳州县委组织部长。他与县委书记李金发及王占春等人一起领导漳州工农运动,组织工会、农会,发动工人争取加薪、农民要求减租减息的斗争。1932年4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入漳,林路与县委其他领导人一道积极筹粮筹款,发动工农群众参军,为中央苏区主力红军东征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4年初,漳州中心县委趁国民党当局忙于应付十九路军“闽变”而放松对根据地进攻之机,在靖和浦边区领导农民分田分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林路被派到平和县山前村一带领导分田斗争。他按照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发动群众,白天与农民同劳动,夜间挨门串户,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使这一带的分田斗争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完成了分田任务。分田结束后,林路便利用农民群众得到土地后的高昂情绪,对农民加强阶级教育,提高他们阶级觉悟,并进一步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紧接着又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在此基础上,漳州中心县委又委派林路、吴庭坚、李若松3人组成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筹备处,着手领导区、乡苏维埃政府逐级选举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在林路等人的努力下,同年春便成立了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林路任主席。

1934年5月,中共闽粤边区临时特委成立,林路当选为委员,并兼任靖和浦中心县委委员。特委成立后,闽粤边区革命斗争出现新的局面。1935年,林路调云和诏县委担任领导工作。8月,林路根据特委关于“将大芹山区建设成红军、游击队集结休整的大后方”的指示,将云和诏县委机关搬进平和大芹山山内地区开展工作。林路到山内住进圆边村,随即召集工作团主任和有关负责人汇报工作,了解情况,然后传达了特委对山内工作的指示,并与大家一起认真研究开辟大芹山区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一会儿后,在林路的领导下,首先在当地建立和发展了党团组织,随后林路又将工作团和武工队编成3个小组分头发动群众。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山内地区各项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此后,为了进一步扩大根据地,林路决定向大溪方向发展。起初,大溪的群众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不敢接近工作团同志。林路及时找党员干部商量对策,耐心引导鼓励大家刻苦工作,努力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主动接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在群众中逐步树立党的威信,让群众消除恐惧心理,相信党、相信游击队。在林路的引导启发下,共产党员陈天才带领几个武工队员以走亲戚的名义来到大溪,并首先与村里人接触混熟,交上朋友。然后故意串连一些青年农民夜间到地主的池塘捕鱼,进而把鱼药死,全部捕光。

地主知道后扬言要抓人,农民们感到害怕,主动找到工作团的同志,问该怎么办。工作团同志鼓励他们不用怕,可请红军游击队来保护。这个主意得到群众的拥护。于是,陈天才他们就派人向林路报信,很快游击队就开到大溪,把作恶的地主抓起来。将地主一抓,群众立即发动起来,这大片区域很快便成为党的工作基点。

林路工作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善于利用党的政策威力,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中,他认真做好统战人物的工作。他部署地下党员和工作团骨干,分别插到各个保去工作,主动接触灰色人物,启发教育他们向革命靠拢。不久,便把许多保长争取过来,原来害怕共产党而逃跑的保长也被争取回来,有的还主动为共产党送情报。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大芹山周围30多个保中有19个保成为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

随着大芹山区革命斗争的迅速发展,1935年12月建立了中共和中区委,大芹山区的革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大芹山游击根据地的开辟,使这里成为沟通闽南、闽西、粤东各根据地的枢纽。此后,林路又组织领导区委筹建抗日救国会。至1936年初,大芹山区各个保相继成立了抗日救国会,以合法的救国会取代保甲政权。他教育党员干部在新的形势下要讲究新的工作方法。在开辟大芹山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林路采取不分田、不建苏维埃政权,但实行抗租、抗债、抗税、减租减息、部分调整土地的办法,广泛团结抗日反蒋力量。这一新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了游击根据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迅速掀起大生产热潮,群众为红军游击队筹集了大量粮食。部队一来,便在深山密林中安营扎寨,这样,既不干扰群众又便于部队休整,保留了游击根据地的灰色色彩。

1937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漳浦事件,闽粤边区党和红军遭到严重损失,革命进入困难时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红军队伍,林路指导中共和中区委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动员党员积极发动青年参军。会后仅经十多天的宣传、鼓动,有90多名青年入伍,编成一个连。为取得闽西方面红军的帮助,林路写信给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请求派武装援助闽南。同年9月初,谭震林率领闽西一个武装排来到平和山内,林路随即向他汇报商讨。不久,谭震林派人从闽西送来40多支枪,重建平和红军游击队。在闽西武装排协助下,平和游击队积极斗争,镇压反革命,打击豪绅地主,消灭地主武装,打击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红军战士和广大群众的斗志。

1938年春,闽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开赴苏皖抗日前线。为适应新形势,闽粤边区特委改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林路任常委。他留在闽南工作,积极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他经常深入城镇农村,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为救国救民日夜奔波。可是国民党顽固派对他恨之人骨,欲杀之而后快。同年6月14日晚,正当林路等人在平和小溪镇坑里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时,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暗杀。

后世纪念

1938年6月23日,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发出《为追悼林路同志告同胞书》,称赞林路“一向都是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为民族谋幸福的”,“他是人民大众的领袖,民族革命的战士”,他的牺牲“不仅是敝党的重大损失,而且是国家民族沉痛的损失”。6月25日,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发表《为林路同志等被害致各军政党及各界人士书》,进一步揭露反动派残酷杀害林路等同志的罪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