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1 14:53
枯氏锥虫在它的生活史中,因寄生环境不同,有三种不同形体:无鞭毛体、上鞭毛体和锥鞭毛体。
无鞭毛体(amastigote)存在于细胞内,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4~6.5µm,具核和动基体,无鞭毛或有很短鞭毛。
上鞭毛体(epimastigote)存在于锥蝽的消化道内,纺锤形,长约20~40µm,动基体在核的前方,游离鞭毛自核的前方发出。
锥鞭毛体存在于血液或锥蝽的后肠内(循环后期锥鞭毛体),长宽11.7~30.4µm×0.7~5.9µm。游离鞭毛自核的后方发出。在血液内,外形弯曲如新月状。
传播媒介为锥蝽,可栖息于人房内,多夜间吸血。主要虫种为骚扰锥蝽(triatoma infestans)、长红锥蝽(rhodnius prolixus)、大锥蝽(panstrongylus megistus)、泥色锥蝽(t.sordida)等。
雌性或雄性锥蝽的成虫、幼虫、若虫都能吸血。当锥蝽自人体或哺乳动物吸入含有锥鞭毛体的血液,数小时后,锥鞭毛体在前肠内失去游离鞭毛,约在14~20小时后,转变为无鞭毛体,在细胞内以二分裂增殖。然后再转变为球鞭毛体(spheromastigote)进入中肠,发育为上鞭毛体。上鞭毛体以二分裂法增殖,约在吸血后第3、4天,上鞭毛体出现于直肠,并附着于上皮细胞上。第5天后,上鞭毛体变圆,发育为循环后期锥鞭毛体。当受感染的锥蝽吸血时,鞭毛体随锥蝽粪便经皮肤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
血液内的锥鞭毛体侵入组织细胞内转变为无鞭毛体,进行增殖,形成假囊(即充满无鞭毛的细胞),约5天后一部分无鞭毛体经上鞭毛体转变为锥鞭毛体,锥鞭毛体破假囊而出进入血液,再侵入新的组织细胞。
此外,还可通过输血、母乳、胎盘或食入被传染性锥蝽粪便污染的食物而获得感染。
潜伏期为1~3周,此期无鞭毛体在细胞内繁殖,所产生的锥鞭毛体在细胞之间传播,并存在于血液中。
锥虫侵入部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结节,称为夏氏肿(chagoma)。如侵入部位在眼结膜则一侧性眼眶周围水肿、结膜炎及耳前淋巴结炎(romana氏征)。这两种体征的病变都是以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肿为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倦怠和发热、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还可出现呕吐、腹泻或脑膜炎症状。心脏症状为心动过缓、心肌炎等。此期持续4~5周,大多数患者自急性期恢复,病程进入隐匿期,有些患者则转为慢性期。
常感染后10~20年后出现,主要病变为心肌炎,食管与结肠的肥大和扩张,继之形成巨食管(megaesophagus)和巨结肠(megacolon)。病人进食和排便均感严重困难。在慢性期,血中及组织内很难找到锥虫。
在急性期,血中锥鞭毛体多数多,可以采用血涂片。
在隐匿期或慢性期,血中锥虫少,用免疫学诊断法,也可用动物接种诊断法,即用人工饲养的锥蝽幼虫吸受检者血,10~30天后检查该虫肠道内有无锥虫。
分子生物学的pcr及dna探针技术,对于检测虫数极低的血标本,也有很高的检出率。
夏格氏病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在居住条件差的农村流行,患者的80%是幼年感染。
枯氏锥虫在多种哺乳动物寄生,如狐、松鼠、食蚁兽、犰狳、犬、猫、家鼠等。在森林的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锥蝽传播。从野生动物传播到家养动物,再传播到人,而后在人群中流行。
硝基呋喃(nitrofuran)类衍生物beyer2502(商品名lampit)对急性期有一定效果,能降低血中虫数,使临床症状减轻。
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不使锥蝽在室内孳生。滞留喷洒杀虫剂可杀灭室内锥蝽。
俄科学家发现枯氏锥虫可杀死癌细胞
俗话说“以毒攻毒”,那么有没有能遏制癌细胞的“毒”呢。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的专家发现,此“毒”便是枯氏锥虫。
枯氏锥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可通过舌蝇叮咬进入人和动物的血液,进而潜入心脏、肝、脾、脑等器官的细胞并繁殖,使细胞死亡。此外,这种寄生虫还会引发心肌炎、肝脾肿大,食管、结肠肥大等疾病。
但俄专家发现,如果动物体内有癌细胞,枯氏锥虫会首先攻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则不予理睬。在枯氏锥虫的作用下,癌瘤的生长速度会降低、缩小甚至消失。
据俄《21世纪化学与生活》杂志报道,莫斯科大学的专家将枯氏锥虫引入老鼠体内,然后又为这些老鼠移植了癌细胞。结果发现癌细胞遭到了大量枯氏锥虫的攻击,在这些癌瘤的各个生长阶段,其体积约为正常肿瘤体积的2/3至1/22。
科研人员还发现,引入枯氏锥虫和移植癌细胞的时间间隔越长,癌瘤被彻底杀死的几率越大。当时间间隔为20天时,约17%的实验鼠的癌瘤会完全消失,当时间间隔达35天至71天时,约60%实验鼠的癌瘤会被彻底消灭。
专家推测,枯氏锥虫体表的多种分子可帮助其识别、攻击癌细胞,另外一些分子可脱离该寄生虫,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他们同时也指出,枯氏锥虫毕竟是一种病原体,如果以治疗癌症为目的,则不宜直接用枯氏锥虫攻击癌细胞。
这项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莫斯科大学的专家正研制以枯氏锥虫为原料、对正常细胞无害的抗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