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吹绵蚧

更新时间:2023-07-01 14:06

柑桔吹绵蚧是同翅目绵蚧科动物,雌成虫体椭圆形,长5~7毫米,宽3.7~4.2毫米,橘红色,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呈龟甲状,有很多黑色短毛,体背被以白色蜡质丝绵状分泌物,头、胸、腹间无显著分界

基本资料

【目 名】同翅目

【科 名】绵蚧科Margarodidae

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超过250种,除柑桔外,还常见于木麻黄、台湾相思、木豆、由毛豆等护田林木上,观赏植物玫瑰及饮用作物茶树上也有发生。

为害症状

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柑橘等植物的枝干、叶背中脉两侧和果实上为害,吸食汁液,使叶黄枝枯,枝条萎缩,皮层粗糙。引起落叶、落果,并能排泄大量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椭圆形,长5~7毫米,宽3.7~4.2毫米,橘红色,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呈龟甲状,有很多黑色短毛,体背被以白色蜡质丝绵状分泌物,头、胸、腹间无显著分界。腹部后方附白色蜡质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无翅,触角黑褐色,11节,每节都有黑色刚毛;口器小,喙2节,末端有许多小毛,口针不长。有3对发达的足,形状大小相同,足上有许多褐色刚毛。雄成虫体瘦小,体长约3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橘红色,触角黑色共10节,羽毛状,眼半球形,位于触角后方,复眼之间有1对单眼。前翅狭长紫黑色,翅脉简单。后翅退化成匙状,末端有钩刺3~4个,口器退化,足细长发达。腹部每节中间的毛集成带状,近边缘有2~3根长的刚毛,腹部末端有2个肉质突起,其上各有4根长的刚毛。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卵和各龄若虫在主干和枝叶上过冬。吹绵蚧虫体小,借助风力或随苗木接穗和农事活动传播。

防治方法

①苗木检疫。有虫苗木用溴甲烷熏蒸消毒,防止介壳虫传播。②结合修剪在卵孵化前剪去虫枝,集中烧毁。可先将虫枝集中放于果园外的空地上,待经一周后再行烧毁,以便保护天敌,并经常抹杀幼蚧。③化学防治。卵盛孵期喷药,每隔10~15d 1次,连续2~3次。药剂种类及浓度:40%速扑杀乳油1200倍液,40%杀扑磷1000倍,48%乐斯本600-800倍,松脂合剂10~15倍液(烧碱1kg、松香1.5kg 、水5kg)。 ④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达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其次,尚有小红瓢虫、黑缘红瓢虫、红环瓢虫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